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 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1.题名: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除公知公用者外,不用外文缩略语。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2.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列于题名下,人员和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改动。作者单位名称、邮政编码及通信作者的姓名、Email等注于题名下方。如第一作者为该单位的进修生、研究生,则在单位名称后括号内加注第一作者现所在单位名称;集体署名的文章应写明通信作者。作者中若有外籍作者,应附其本人表明同意署名的书面材料。
3.基金资助:论文所涉及的课题若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 应以双语著录,中、英文分别置于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下。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269)。Fund progra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0271269)。并请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4.摘要: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及结论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 “本文”等主语。中文摘要应在400字左右, 英文摘要可略详(5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题名、所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仅首字母大写,名字间不加分隔号“-”。如:Wang Minde(王敏德)]、第一作者工作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和国名。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只列出第一作者的工作单位,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单位名称左上角加“*”。有通信作者时,在单位名称后另起一行,以“Corresponding author”字样开头,注明通信作者的姓名和Email。
5.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新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每个英文关键词的首字母大写,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6.医学名词: 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名称。
7.临床试验注册号:临床试验研究需提供从WHO认证的一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的全球唯一的注册号。临床试验注册号排印在摘要结束处。以“临床试验注册”(Trial registration)为标题,写出注册机构名称和注册号。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的论著摘要应含有CONSORT声明(Consd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http://www.consort-statement.org/home)列出的基本要素。
8.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须遵循医学伦理基本原则。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9.统计学: 应写明所用统计软件和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应明确给出,如t = 3.25,χ2 = 4.56等,P值亦应尽可能给出具体值(如P = 0.015)。在使用不等式表示P值时,一般选用P > 0.05、P < 0.05和P < 0.01三种表达方式即可,无需再细分为P < 0.001或P < 0.0001。统计学符号按GB/T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采用斜体。例如: t检验用英文小写t, F检验用英文大写F,概率用英文大写P等。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使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10.图表:图(表)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有简明的题目。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注释图表中使用的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建议采用三横线表,要求合理安排表的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相同。线条图的横、纵坐标要有明确的中文标识,图中标注的符号(箭头)要在图说明中描述。病理图片要在图说明中标注染色方法及放大倍数,图片中要有尺度标记。
11.计量单位:执行GB3100~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中有关规定。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
12.数字: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后4位及以上数字每隔3位加1/4字空。序数词、页数、年份、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 ~ 75%不能写成5 ~ 75%,(25.3 ± 6.5)%不能写成25.3 ± 6.5%。
13.缩略语:题名一般不用缩略语。缩略语应尽量少用,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必须使用时应于首次出现处先给出其中文全称,然后用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缩略语。
14.参考文献:按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请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可以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NLM’s Citing Medicine(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名。期刊需著录期、卷号、起止页码。对有DOI编码的文章必须著录DOI,列于该条文献末尾。
[1]何伟亮,袁芳,张亚卓,等. 国内溴隐亭治疗垂体催乳素瘤的荟萃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9):918-873.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2.09.018.
[2]Carlson ML, Tveiten ØV, Driscoll CL, et al.What drives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poradic vestibular schwannoma? [J]. Laryngoscope,2015,125(7):1697-1702.DOI: 10.1002/lary.25110.
专著中析出文献时需列出文献主要责任者,在文献题名和专著主要责任者之间加用“∥”,并列出版本项(第1版不必著录)。
[3]赵雅度.脑出血性疾病的外科处理∥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64-871.
电子文献在题名后必须标注文献类型标志、引用日期以及获取和访问路径。
[4]陈彪.帕金森病[M/CD]∥贾建平,张新卿.神经系统疾病诊治进展.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5]Foley KM,Gelband H.Improving palliative care for cancer [M/OL].Washington: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1[2002-07-09].http:∥www.nap.edu/books/0309074029/html.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发文量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
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丘脑底核局部场电位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1991年,Benabid等[1]通过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brainstimulation,DBS)刺激丘脑腹中间核后发现,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患者震颤得到了有效改善.随后Limousin等[2]以丘脑底核(subthalamicnucleus,STN)作为刺激靶点时,除震颤外,僵直、异动等症状也得到了良好控制.目前,STN-DBS因其疗效确切、安全、可逆,已......
作者:张慧;张建国;梁战华 刊期: 2017- 03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早期疗效观察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情况:钻颅组:男24例,女17例,平均年龄56岁.34例有意识障碍,平均血肿量56.8ml.14例出血破人脑室.按陈氏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级,重型4例,中型30例,轻型7例.开颅组: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7岁.37例意识障碍,8例有脑疝,平均出血量57.6ml.15例出血破入脑室.按上述分级法重型14例,中型25例,轻型1例.......
作者:赵亚伟;杨卫山;何伯勇;王东;王琳 刊期: 2004- 01
-
基于靶向转铁蛋白受体的荧光探针在原位胶质瘤动物模型的研究
目的探究靶向转铁蛋白受体的荧光探针在原位胶质瘤动物模型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人胶质瘤细胞株U87转染表达荧光素酶的慢病毒H113,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U87-MGH113稳定细胞株.在15只小鼠尾状核头部接种U87-MGH113细胞.接种3周后,腹腔注射荧光素酶底物,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上采用荧光素酶专用检测通道检测确定成瘤.将确定成瘤的12只动物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BS组、Cy5-CRT组......
作者:赵义营;蔡海平;陈银生;王静;陈芙蓉;陈忠平 刊期: 2018- 02
-
中国神经外科发展的简单经过
中国神经病学的教学开始于1920年.而中国神经外科学发展的经过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0年以前的初期阶段.第二个阶段是1940年至1949年,即沦陷抗日至解放初期的维持改进阶段.第三阶段是自1950年至目前迅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国内医务工作者和人民对神经外科的观点和认识有了不同程度地转变.现在将各阶段的事迹简述如下(不全之处望同道指正).在第一阶段的大约10年之间,出于半殖民地......
作者:赵以成 刊期: 2013- 03
-
颅骨缺损后局部组织病理学检查12例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们自2005年3月至2006年10月对颅骨缺损后行颅骨修补的12例患者手术区皮下组织行病理学枪查,其中男10例,女2例.......
作者:李永谦;张清泉;孙昭胜;苏国新;陈建超 刊期: 2008- 08
-
第三届全国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
作者: 刊期: 2004- 02
-
儿童第三脑室中间块星形细胞瘤
目的明确第三脑室中间块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2例第三脑室肿瘤病儿的影像学检查(头颅CT和MRI)发现第三脑室内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占位.经右额胼胝体-透明隔间腔-穹隆间入路,在直视下切除肿瘤,并明确肿瘤起源于中间块.结果2例病儿的肿瘤为近全切除,术后有头颅CT和MRI证实第三脑室内的瘤体完全消失,肿瘤病理诊断为纤维型星形细胞瘤(Ⅰ~Ⅱ级).结论中间块星形细胞瘤起源于第三脑室的......
作者:张玉琪;王忠诚;马振宇;罗世祺;郭尔安 刊期: 2003- 04
-
双侧椎旁Wiltse间隙入路治疗腰椎滑脱13例
目的分析双侧椎旁Wiltse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13例Ⅰ~Ⅱ°腰椎滑脱患者,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显微镜下,采用双侧椎旁Wiltse间隙(多裂肌与长肌间隙)入路MIS-TLIF治疗.分析本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局部伤口疼痛时间和术后腰腿痛缓解时间;记录术前、术后1、3、7d肌酸磷酸激酶(CPK-MM)水平......
作者:陈春美;张伟强;蔡刚峰;王锐;陈琰;庄源东;傅超锋;石松生;杨卫忠 刊期: 2014- 11
-
脑室-腹腔分流术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常见并发症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6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430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104例(24.2%):分流管梗阻48例,感染25例,硬膜下血肿或积液23例,癫痫4例,脑室出血4例.比较可调压分流管组与固定压力管组,硬膜下血肿或积液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
作者:王凯;郝淑煜;张莹;李欢;侯宗刚;许菲璠;刘佰运 刊期: 2012- 12
-
第Ⅷ脑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耳鸣六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第Ⅷ脑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耳鸣的疗效.方法对临床1例耳鸣,2例三叉神经痛伴同侧耳鸣,及3例面肌痉挛伴同侧耳鸣患者实施了乙状窦后入路第Ⅷ脑神经微血管减压术,6例患者均进行16-38个月的随访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例中治愈2例,显效3例,无效1例.进行平均随访23个月,有3例治愈,2例显效,1例无效.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异常血管袢压迫第Ⅷ腩神经是耳鸣的病因之一,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微血管压迫......
作者:石鑫;姜梅;买买提江;姜磊;郝玉军;刘波;柳琛 刊期: 2010- 03
动态资讯More >
- 1 原发性脑实质内纤维肉瘤一例
- 2 老年高血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56例分析
- 3 磁共振静脉成像对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术前评估
- 4 利用Mimics软件对经颈静脉孔后组脑神经相关膜性结构的组织学研究
- 5 PTEN 和钙粘素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6 颅咽管瘤原代培养和博莱霉素的外抑瘤实验
- 7 颅骨皮样囊肿合并横窦骑跨式硬膜外血肿一例
- 8 金尔伦(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双盲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
- 9 皮质运动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经验
- 10 癫痫小鼠中髓过氧化物酶的SPECT-CT成像
- 11 颅内室管膜下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附33例报告)
- 12 颅内动脉瘤3D-CTA诊断效能的临床研究
- 13 PET-CT神经导航优化脑胶质瘤手术
- 14 纵隔内脑膜瘤一例
- 15 脊髓神经电刺激治疗外伤性持续植物状态二例报告
- 16 手术治疗椎管内硬脊膜夹层囊肿
- 17 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 18 远外侧入路显微外科治疗枕大孔腹外侧肿瘤
- 19 1267例儿童神经系统肿瘤的流行病学
- 20 帕金森病患者丘脑腹外侧核团神经元振荡活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