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第12期文章
  • 破裂部位难以判断的多发性动脉瘤

    自2006年3月至2007年10月,作者遇见2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根据目前各种检查和判断破裂动脉瘤的标准,拟判断为破裂的动脉瘤,但经过手术证实判断错误.......

    作者:刘峥;魏梁锋;王如密;王守森;林航;赵琳;高进喜;张小军;李琦 刊期: 2007- 12

  • 动脉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

    目的总结应用血管内技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导致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致CCF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应用的血管内技术,其中单纯应用可脱球囊治疗1例,弹簧圈结合可脱球囊进行治疗2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2例,覆膜支架治疗1例.结果8例患者中6例治疗成功,无技术相关性并发症;1例治疗前突然死亡;1例放弃治疗.结论血管内技术是治疗颈内动脉......

    作者:于加省;雷霆;陈劲草;何跃;陈坚;李龄 刊期: 2007- 12

  • 伽玛刀治疗颅底良性脑膜瘤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良性颅底脑膜瘤中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了1998-2003年治疗的获得完全随访资料的颅底脑膜瘤患者166例,全组患者肿瘤体积0.42~43.4cm3,平均(7.2±3.9)cm3,给予周边剂量平均(12.4±2.6)Gy,中心剂量平均(27.9±5.9)Gy,其中12例患者采用肿瘤体积分割二阶段治疗.对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改变、KP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结果平均随访......

    作者:王鹏;于金明;潘绵顺;朱世友;许玉华 刊期: 2007- 12

  • 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目的总结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管内栓塞的技术要点与疗效.方法对45例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或TrufillDCSOrbit微型三维填塞型水解铂金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45个动脉瘤中41个瘤腔100%闭塞,3个95%闭塞,1个90%闭塞.术后44例临床痊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29例,Ⅱ级11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1例;全组死亡率......

    作者:宋锦宁;刘守勋;鲍刚;王拓;刘晓斌;陈景宇;张晓东;徐高峰;谢昌厚 刊期: 2007- 12

  • 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评估

    目的探讨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评估.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2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颈内静脉导管采血,同时穿刺桡动脉留置导管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并计算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SajO2),每6-8h或颅脑体征发生较大变化时分别采血送检;并特别采集急性脑损伤后24h血样.通过颈内静脉血气和桡动脉血气,计算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CEO2)和动静脉氧含量差(......

    作者:吴明伟;廖振南;庞德春;马惠 刊期: 2007- 12

  • 脊柱包虫病的诊断治疗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25例脊柱包虫病的临床和影像特点、诊断、治疗及误诊原因.方法所有病例经病灶清除手术,部分病例行自体骨、同源异体骨、人工骨或骨水泥填塞.术前及术后口服阿苯达唑(片剂或原粉每日20mg/kg;阿苯达唑脂质体每日10mg/kg)3个月,预防复发.分析其临床、流行病学、影像学及免疫学特点,对诊断、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15年,平均3.6年;11例复发(61%),......

    作者:宋兴华;刘大鹏;温浩;曹力;艾尔肯;徐小雄 刊期: 2007- 12

  • 改良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改良的乙状窦前入路的开颅方法.方法对124例岩斜区肿瘤,通过颞枕小脑幕上下双骨瓣开颅、改良乙状窦前入路手术方式,探讨传统乙状窦前入路和改良乙状窦前人路的优缺点.结果124例改良乙状窦前入路,手术中无静脉窦破裂出血的发生,术后无颅骨缺损、局部积液的发生.手术操作安全、简便、易于掌握.结论改良乙状窦前入路在传统入路基础上,通过对开颅骨瓣的改良,避免了手术中静脉窦损伤、手术后颅骨达到完......

    作者:贾桂军;吴震;张俊廷;张力伟;贾旺;肖新如;万伟庆;王忠诚 刊期: 2007- 12

  • 经菱形窝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目的探讨28例经菱形窝入路切除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术中注意点.方法术中采取坐位,枕下正中开颅,广泛打开小脑延髓裂;在脑干表面有色素沉淀或膨隆处,或在B超、导航引导、术中颅神经监护下切开脑干,病变暴露后清除血肿,然后切除病变,保留含铁血黄素沉淀的胶质组织.结果28例中有21例位于桥脑;术中发现脑干表面有含铁血黄素沉淀21例,其中脑干表面膨隆9例;所有病变位于脑干背侧;随访期间:症状......

    作者:卞留贯;Bertalanffy H;孙青芳;Sure U;Tirakotai W;沈建康 刊期: 2007- 12

  • 雷击致脑挫裂伤、心肌损伤、鼓膜穿孔一例

    患者女,49岁.因头部、胸腹部、背部及右上肢雷击伤后昏迷4h入院.查体:T:37℃,P:120次/min,R:25次/min,BP:105/60mmHg(1mmHg=0.133kPa).......

    作者:赵佩林;王洪生;刘洪泉;于学洁;苏嫦娥;吕晓成 刊期: 2007- 12

  •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肌震颤、肌张力增高三例

    例1男,14岁.因头痛、视物不清、行走不稳10d入院.患者8个月前因同样的症状被诊断为梗阻性脑积水,在当地医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原症状消失,复查头颅CT示原扩大的脑室恢复正常.......

    作者:秦怀海;刘智;张楠;靳文毅 刊期: 200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