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年第7期文章
  • 单鼻孔直达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鞍底的精确定位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直达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鞍底定位.方法77例垂体瘤术前行蝶窦矢状位、冠状位CT扫描,并测量前颅底鞍底夹角(简称颅鞍角)、鞍底斜坡夹角(简称鞍斜角)的大小,前鼻棘到颅鞍角、鞍斜角的距离,在头颅MRI上测量颈内动脉海绵安段之间的短距离;术中在正中矢状位先找到颅鞍角,向后下绕过鞍底找到鞍斜角,通过两个夹角,正确定位鞍底.结果≥90°颅鞍角61例,......

    作者:凌红阳;李向东;惠国桢;肖根生;于晶;惠卫宁 刊期: 2009- 07

  • 脊髓室管膜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附五例报告)

    自2005年4月至2007年9月我科收治了5例脊髓室管膜瘤,其中颈胸段脊髓实质内肿瘤4例,圆锥马尾段肿瘤1例,经显微外科手术全切或近全切除肿瘤,效果良好.......

    作者:王占林;沈书廷;田素侠;牧仁 刊期: 2009- 07

  • 颅内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

    目的探讨颅内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介入栓塞疗的可行性.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介入治疗颅内大脑中动脉动脉瘤62例患者,共计64个动脉瘤,进行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统计并行6个月的随访研究.结果经6个月以上的随访,62例患者无一例死亡;有1例再出血,经开颅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后转当地医院治疗,出院时意识不清;12例患者在治疗后一过性出现神经定位体征,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失语等,经抗凝,扩容治疗后......

    作者:臧培卓;石强;梁传声;王运杰 刊期: 2009- 07

  • 瘤颈处理困难的床突上段动脉瘤三例报告

    目的探讨罕见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特殊类刑复杂动脉瘤某些特征,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3例十分罕见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的治疗经过,总结手术中所遇见的瘤颈撕裂,载瘤动脉壁薄、撕裂,血栓形成,无法夹闭等特殊情况,并且与术前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寻找这些动脉瘤的特征.结果发现这种特殊动脉瘤,载瘤动脉局部不规则钙化、增粗畸形,甚至载瘤动脉壁菲薄;动脉瘤发生部位不规则,瘤颈及瘤体壁非薄,显微镜下见瘤体壁......

    作者:刘峥;王如密;王守森;林航;张小军;郑兆聪;魏梁锋;杨少春;荆俊杰;尚明超;李琦 刊期: 2009- 07

  • rt-PA静脉窦注射结合血管内技术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血浆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窦注射结合机械性血栓清除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效果.方法11例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共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15次;其中机械性血栓清除结合rt-PA静脉窦局部注射14例次,单纯机械性血栓清除1次;应用AnsioJet导管清除血栓9次,球囊血栓清除5次,微导丝1次.进行2次血管内治疗者4例,进行1次血管内治疗7例.每次血管内治疗rt-PA用量......

    作者:张爱军;胡爱华;岳洪胜;李波;杜斌 刊期: 2009- 07

  • 两种常见形态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分类.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特性.方法联合应用Matlab、Ansys、Fluent等软件及自写程序对39例颅内动脉瘤进行数值模拟.结果两类动脉瘤模型流人道的血流速度、动压及壁面切应力高,流出道次之,瘤顶部低;且A类(长宽比>1.8)动脉瘤破裂率明显高于B类(长宽比≤1.8).A类动脉瘤流人道侧壁和瘤顶部壁而切应力比值(WSS'sratio)明显大于B类动脉瘤;且与其长......

    作者:穆士卿;杨新健;张莹;罗斌;吕明;吴中学;李海云;王盛章;丁光宏 刊期: 2009- 07

  • 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

    从2003年7月至2007年3月我们采取经蝶窦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30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李家亮;刘文祥;刘永生;刘振拴;李岩 刊期: 2009- 07

  • 三维CT血管造影对颅底巨大脑膜瘤的术前评估作用

    颅底脑膜瘤与颅底大血管和神经等结构关系复杂,手术难度大.术前充分了解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特别是肿瘤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将对于术人路的设计及术中操作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爱军;王道奎;曹培成;王永和;卜振富 刊期: 2009- 07

  • 649例动脉瘤的治疗经验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病的危险因素,无症状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649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535例(82.4%)行动脉瘤蒂夹闭术,动脉瘤孤立术19例(2.9%),包裹术17例(2.6%),血管内治疗46例(7.1%),32例(5%)无症状病例未予特殊治疗,仅随诊.结果术后12例死亡,手术死亡率1.9%.动脉瘤的后天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女性、高龄、吸烟.结论动脉瘤的后天患病......

    作者:李永利;孙广华;李永哲;李乃林;于俊华;蒋传路 刊期: 2009- 07

  • CTA在颅内动脉瘤手术和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螺旋CT的问世对传统的血管造影带来了极大的挑战[1].本文总结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临床实践中依据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结果进行手术和栓塞治疗的72例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在颅内动脉瘤手术和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洪生;赵佩林;吕晓成;刘洪泉;殷尚炯;吕国士;王德韧 刊期: 2009-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