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
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四例
一、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技术体位:头高、脚低30°仰卧位,头后屈10°~15°,并转向对侧20°~40°,以Mayfield头架固定牢靠.在眉部中、外侧作隐蔽的皮肤切口,长约5cm,于眶上额骨作直径2cm左右骨窗开颅,并磨除眶缘内层骨质,如遇前颅底骨嵴防碍术野显露亦应磨平.弧形切开硬脑膜,并向眶侧悬吊,抬起额叶底部,开放蛛网膜下腔,充分引流脑脊液,待脑自动塌陷后,以自持脑牵开器稍微牵引,即可获足够......
作者:曹作为;史克珊;李安民;金虎;石小峰;陈焕雄;陈晓东;林鹏;颜山;陈敏;李智勇 刊期: 2001- 04
-
大脑前动脉水平段梭形动脉瘤二例
例1男,21岁.突然头痛、恶心、呕吐,双上肢屈曲样抽搐、项强二横指,克氏征阳性.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数字减影全脑血管检查(DSA)示右侧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1)的起始部有一约0.3cm×0.5cm大小的梭形动脉瘤影.例2男,33岁.以头痛、恶心、呕吐一个月内反复二次蛛网膜下腔出血人院.项强、腰穿为血性,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DSA检查示大脑前动脉水平段中部可见0.4cm×0.5cm大小动脉瘤影.......
作者:张弘;王剑伟;李可 刊期: 2001- 04
-
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
我们于1999年1月至2001年3月应用Karl-Storz牌硬质内镜进行了44例神经外科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2~68岁,平均年龄24.2岁.病例选择及分组:脑积水26例,MRI显示三脑室、双侧脑室中、重度扩大25例,其中21例导水管粘连狭窄.4例松果体区肿瘤,1例四脑室出口闭塞,合并四脑室扩大.脑脓肿4例,CT扫描1例枕叶脑脓肿,3例额顶叶脑脓肿.颅内......
作者:刘景平;刘运生;张明宇;王君宇;彭泽峰;刘志雄;赵杰 刊期: 2001- 04
-
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我们自1996年3月至2000年5月,用微弹簧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29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3例,女16例,年龄28~70岁,平均45岁.29例脑CT检查有SAH,合并脑内血肿5例,其中位于额颞叶1例,颞叶2例,前纵裂额底2例,并破人脑室,血肿量10~30ml左右.动眼神经麻痹1例.发病到人院时间:1~4天26例,5~10天3例.人院到脑血管造影时间:1~4天12例......
作者:王海秋;姚建社;夏国道 刊期: 2001- 04
-
神经内镜立体定向手术和电视内镜辅助手术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纤维导光技术的发展,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日趋增多.我们应用电视内镜技术实施手术2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技术装置:Hopkin内镜直径4mm和2.7mm,观察镜角度0°,30°,70°,110°.蛇牌脑室镜直径6m,观察镜角度0°,140°.四工作通道,包括光纤照明观察道、操作通道、冲洗和吸引道.附件有冷光源,电视监视器,摄录像系统,单、双极电凝针,软轴活检钳及剪......
作者:李新钢;李刚;刘玉光;徐淑军;王建刚;杨扬;贾德泽 刊期: 2001- 04
-
经对侧额下-蝶窦入路显微切除侵入海绵窦的垂体腺瘤
自1995年以来,我院采用被肿瘤侵入海绵窦对侧额下经蝶窦人路,显微切除侵入海绵窦鞍区肿瘤17例,带蒂骨膜瓣修补颅底1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9例,女8例.年龄21~58岁,平均45岁.病程3个月至9年,平均2年.2.临床表现:视力视野障碍16例,其中双目失明1例,单眼失明4例,单眼光感3例,多饮多尿2例,闭经2例.3.影像学检查:本组6例行螺旋CT扫描,12例CT及MRA......
作者:迟广明;杨小朋;郑勇;塔依尔 刊期: 2001- 04
-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37例临床分析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ost血umaticacutediffusebrainswelling,PADBS)是指外伤后数小时内(一般4~14小时)脑组织广泛性肿胀,是重度脑损伤后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自1993年10月至2000年9月共收治37例,其中保守治疗15例,手术治疗22例,死亡24例,死亡率为65%.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胡飞;王建一 刊期: 2001- 04
-
半导体激光在神经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一、临床资料1.我科自1998年10月以来,应用半导体激光配合神经内镜手术23例,其中颅内蛛网膜囊肿摘除6例,第三脑室底造瘘3例,透明隔造瘘3例,高血压脑内血肿清除4例,脑室内肿瘤切除2例,经鼻蝶切除垂体瘤3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2例.2.手术方法:应用神经内镜(德国产zeppelin牌,直径6.5mm,操作孔道直径2.8mm),半导体激光(美国产DANGER牌,光导纤维直径2mm,大输出功率50W......
作者:吴耀晨;陈建良;赵永阳;郭伟;张清平;陈锦轮 刊期: 2001- 04
-
经岩骨小脑幕入路继发颞叶脑内血肿五例
一、临床资料男10例,女42例,年龄18~67岁,听神经瘤43例,三叉神经瘤3例,脑膜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胶质瘤、蛛网膜囊肿各1例,肿瘤直径3~8cm.继发颞叶脑内血肿5例,均为听神经瘤,直径4~6cm,左侧4例,右侧1例.二、手术方法采用shiobara等经岩骨小脑幕入路方法,暴露岩上窦2.5cm,乙状窦2.5cm,十字切开硬膜,离断labbe's静脉,切开小脑幕至裂孔.近2年在切开硬膜前脑室......
作者:蒋广元;崖天盛;梁新强;宋星志;张征军 刊期: 2001- 04
-
脑内镜CT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一、资料方法与结果本组男46例,女22例,年龄36~75岁,平均55岁.其中大于60岁49例,小于60岁19例.入院前均有高血压病史或血压持续高于21.3/12.7kPa,皆经CT证实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发病至手术时间长达42小时,短2小时.出血部位与血量:幕上出血>100ml2例,100ml~50ml4例,<50ml62例,中线结构移位<1cm49例,>1cm17例,小脑出血2例.术前GCS评分......
作者:谢崇海;万金中;谢涛;曾胜田 刊期: 2001- 04
动态资讯
- 1 应用术中直接电刺激大安全切除功能区胶质瘤
- 2 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
- 3 经胼胝体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
- 4 小容量复苏对脑外伤合并休克大鼠脑超微结构和vWF表达的影响
- 5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急性期的手术治疗
- 6 环氧化酶-2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
- 7 经颅视神经松解术治疗视神经管相关区骨折所致视神经损伤
- 8 神经导航下经蝶手术切除垂体微腺瘤
- 9 5-氨基乙酰丙酸荧光引导显微手术切除人脑胶质瘤
- 10 亚低温对颅脑创伤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 11 儿童椎管内肿瘤(附151例临床分析)
- 12 惊吓性癫痫的临床、脑电图特征及手术治疗
- 13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 14 脉络丛炎性肉芽肿一例
- 15 流体切应力对脑动静脉畸形内皮细胞增殖c-myc表达的影响
- 16 上矢状窦中1/3窦旁脑膜瘤的手术处理策略
- 17 高原地区高血压脑出血规范化外科治疗(附20例分析)
- 18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一例
- 19 半导体激光在神经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 20 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处理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