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6年第10期文章
  • LVIS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附二例报告)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loodblister-likeaneurysm,BBA)是一种起源于颈内动脉(ICA)床突上段近端前壁或前内壁而与ICA分支无关的动脉瘤.因术中所见多为宽基底、瘤壁菲薄、可见的血流、外表鲜红色,呈“血泡样”故而命名[1].BBA较罕见,约占颅内所有动脉瘤的0.3%~1.0%,占颅内ICA动脉瘤的0.9%~6.5%[2].BBA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临床表现,由于BB......

    作者:熊叶;谭显西;李则群;郑匡;严志远;潘心瑶;钟鸣 刊期: 2016- 10

  • 虚拟平面相交定位法在侧脑室前角穿刺术中的应用

    侧脑室前角穿刺术是神经外科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穿刺不能一次成功、引流管脑室端位置不理想影响引流效果、多次穿刺导致脑损伤、出血等缺憾,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传统定位方法的基础上[1],逐步建立的虚拟平面相交定位法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引流管脑室端位置的满意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忠;冯康;文斌 刊期: 2016- 10

  • 烟雾病患者联合血管重建术后侧支循环的建立

    目的观察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患者术后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及重建类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行直接血管重建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STA-MCA)联合间接血管重建(脑-硬脑膜-颞肌融合术,EDMS)的烟雾病患者,共57例(手术治疗67侧大脑半球).采用头颅CT或MR灌注成像评估脑血流情况;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评估术后侧......

    作者:赵金兵;何升学;刘宏毅;邹元杰;马骏;章文斌;阎华;耿良元 刊期: 2016- 10

  • 经右侧桡动脉入路支架成形术治疗牛角型或Ⅲ型主动脉弓合并颈动脉狭窄

    目的探讨经右侧桡动脉入路支架成形术治疗牛角型主动脉弓或Ⅲ型主动脉弓合并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经右侧桡动脉入路支架成形术治疗的16例Ⅲ型主动脉弓合并右侧颈动脉狭窄或牛角型主动脉弓合并左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成功率、心脑血管并发症以及桡动脉穿刺并发症.指引导管超选目标血管均采用同轴技术.同时选取2014年......

    作者:许岗勤;王子亮;汪勇锋;梁晓东;李立;李天晓 刊期: 2016- 10

  • 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治疗策略及手术并发症的分析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治疗的合理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并统计其并发症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2月山东省交通医院神经外科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外科同期(21例)或分期(33例)行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V-P)分流术的5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并讨论2种术式的手术时机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2%(17/54),同期行颅骨修补术、V-P分流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建斌;黄齐兵;纪延伟;张法学;董保忠 刊期: 2016- 10

  • 大脑中央回区浅静脉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目的观察大脑中央回区浅静脉的显微解剖结构.方法利用20具(40侧)尸头标本,动、静脉分别用红、蓝色乳胶灌注,在显微镜下利用中央前回的“手结”定位中央沟,观察中央沟附近的静脉构成并测量相关的数据.结果40侧标本中,中央回区静脉主要由中央前静脉构成者10侧(25.0%),主要由中央沟静脉构成者13侧(32.5%),主要由中央沟静脉及中央前或后静脉构成者6侧(15.0%),由粗大的Trolard静脉构成......

    作者:贤俊民;丰育功 刊期: 2016- 10

  • 多支架后释放技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目的探讨多支架后释放技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43例(共43个动脉瘤)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多支架后释放技术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1.6个月.结果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5例,大部分栓塞22例,疏松栓塞6例.术中未见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

    作者:穆士卿;李佑祥;杨新健;姜除寒 刊期: 2016- 10

  • 小脑幕段滑车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滑车神经起于下丘下外方,是唯一连于脑干背面的脑神经,在颅内的行径长.在小脑幕裂孔侧方区域,滑车神经行走在小脑幕缘下方及小脑幕内,称之为小脑幕段滑车神经.在该区域手术时,小脑幕段滑车神经造成了对幕下区域进行暴露和操作的障碍,同时也极易受到手术损伤.国外报道,小脑幕裂孔游离缘脑膜瘤术后滑车神经的损伤率为13%~28%[1-2].传统的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是在位于滑车神经入小脑幕点后方1cm处平行于岩嵴切开......

    作者:马全锋;王宏 刊期: 2016- 10

  • 丘脑腹中间核和丘脑底区后部电刺激治疗原发性震颤一例

    患者女,72岁,右利手,10余年前出现左上肢轻微震颤,5年前症状累及右上肢及头部,发声出现严重震颤,无法完成自主进食、饮水、穿衣、写字药物疗效不佳,有原发性震颤家族史.术前震颤评分(Fahn-Tolosa-Marintremorratingscale,FTM-TRS)为78分.手术当天行头颅CT扫描,并将CT与术前MRI图像在Framelink软件上融合.根据前后连合在T1像上计算丘脑腹中间核(V......

    作者:郑喆;傅伟明;朱君明;张建民 刊期: 2016- 10

  • 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现状

    海绵状血管畸形(cavernousmalformations,CMs)是由许多异常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畸形血管团,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反复出血和诱发癫痫是其主要的临床特征[1].其中位于脑干的CMs,由于病灶位置深在,毗邻较多重要结构,手术切除难度较大,是神经外科较难处理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同大多数脑干CMs均可通过显微手术切除,且治疗效果肯定[2-3],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

    作者:洪健;杨树源;张赛 刊期: 201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