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9年第2期文章
  • 复合手术在经半椎板入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中的应用

    探讨复合手术在经半椎板入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中的应用价值.8例经脊髓MRI和血管造影确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在复合手术室采用术中造影定位,并经半椎板入路手术夹闭瘘口.8例患者术中造影均确认瘘口及异常引流静脉消失;术后复查脊髓MRI显示脊髓周边血管流空影消失.复合手术经半椎板入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安全、微创、有效.......

    作者:王斌;许天助;杨咏波;毛剑男;那世杰;刘涛;杭春华 刊期: 2019- 02

  • 血管三维影像融合技术在硬脑(脊)膜动静脉瘘治疗中的应用

    硬脑(脊)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其确切病因尚未明确.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是目前公认的颅内血管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对于多支供血动脉、多个瘘口及瘘口间相对的空间位置缺乏全面的辨识度.而将具有多支动脉供血的动静脉瘘每条血管的3D影像进行融合,不仅可以对病变的血管构筑、瘘口空间的分布有直观地理解,而且可以优化手术治疗方案.本文报道3例硬脑膜动静脉瘘和1例寰枕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

    作者:申杰;姜建昌;李蓉晖;李柏延;杨俊华;李刚;王东海 刊期: 2019- 02

  • 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后下肢疼痛

    目的评估脊髓背根入髓区(DREZ)毁损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后下肢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从手术效果分析患者下肢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0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后下肢疼痛患者20例,于疼痛区域皮节对应的脊髓节段行DREZ毁损术.分析脊柱脊髓损伤节段、感觉平面、疼痛区域之间的关系.根据术后疼痛缓解及并发症情况,评估手术的疗效(视觉模拟评分......

    作者:倪兵;舒伟;张晓华;胡永生;朱宏伟 刊期: 2019- 02

  • 弥散张量成像和血清生化指标在急性轻型颅脑损伤评价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B蛋白在急性轻型颅脑损伤(mTBI)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纳入84例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mTBI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70名.所有患者于受伤后7d内行Rivermead脑震荡后综合征评分(RPQ),所有mTBI患者和50名健康志愿者行颅脑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

    作者:马景鑑;刘云阳;李晋;郑首学;郑鹏斌;王修玉;夏爽;李牧 刊期: 2019- 02

  • 术中磁共振成像在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在内镜经鼻蝶手术切除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年2月至2015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29例复发性垂体腺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iMRI辅助下采用手术切除肿瘤,分析肿瘤的切除程度、扫描次数及时间、手术并发症、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以及随访结果.结果24例患者术前根据Knosp分级预期肿瘤可全切除,16例通过iMRI进行......

    作者:谢森;孟祥辉;缪国专;朱伟杰 刊期: 2019- 02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18例)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60例)采用CEA治疗78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78例患者中,症状性狭窄72例,无症状6例;单侧狭窄66例,双侧狭窄12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标准式CEA治疗,其中72例行单侧CEA,6例行双侧CEA,共行8......

    作者:甄英伟;李勇刚;郭社卫;周国胜;刘兵;杨新宇;魏伟;刘献志;岳树源 刊期: 2019- 02

  • 症状性颅内大动脉亚急性及慢性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初步经验

    目的评估颅内大动脉亚急性及慢性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同济医院介入科采用血管内再通治疗的11例颅内大动脉亚急性及慢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临床和血管造影的随访效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11例患者中,10例成功再通,1例不完......

    作者:马林;方淳;封灏;徐霁充;严烁;韩洪杰;谭华桥 刊期: 2019- 02

  • 合并异常动静脉瘘的中颅窝底罕见动脉瘤二例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颅内外动脉及回流静脉与矢状窦、横窦、乙状窦及海绵窦之间的异常血管沟通,是颅内血管畸形的其中之一,但前颅底DAVF少见.因前颅底无静脉窦,该部位DAVF均经脑皮质静脉引流至上矢状窦,经常伴有静脉瘤样扩张,但伴动脉瘤样扩张更罕见.中颅窝罕见动脉瘤类似于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特点,往往出血量较多,临床症状偏重,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方法与普通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手术方法类似,早期......

    作者:刘峥;张尚明;陈其钻;王守森 刊期: 2019- 02

  • 儿童术后小脑性缄默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儿童术后小脑性缄默综合征(POPCMS)是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包含以迟发性缄默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既往文献对于该综合征的描述及诊断标准尚未达成一致,对其具体发病机制也存在多种假说.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了目前关于POPCMS在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相关危险因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旨在提高该综合征的诊疗水平及对小脑言语认知情绪等高级神经功能的认识.......

    作者:杨伟;葛明 刊期: 2019- 02

  • 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意识障碍的现状与展望

    意识障碍是由于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或大脑皮质损伤引起的严重而持续的并发症,长期的意识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意识障碍患者进行促醒治疗,使其恢复功能,具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迷走神经电刺激术是通过神经外科手术将线圈电极放置于颈部迷走神经上,通过刺激器自动刺激迷走神经而达到治疗目的的调控技术.目前已有关于迷走神经电刺激促醒治疗的病例报道,这些报道为意识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带来了希望.本文......

    作者:韩春雷;刘爱贤;孟凡刚 刊期: 2019-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