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年第11期文章
  • 使用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小儿脑积水

    我院于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采用可调压分流管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shunt,VPS)治疗小儿脑积水患者1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小平;郭尔安;齐巍;姚红新;李大鹏;甲戈;张玉琪;马振宇 刊期: 2008- 11

  • 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

    目的回顾分析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9例,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29~57岁(平均46.6±8.4岁).按照Hunt-Hess分级,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2例.全部患者采用翼点入路手术,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随访2个月-4年(平均19个月).结果完全夹闭6例,不全夹闭1例,包裹2例.全部病人存活,按照GOS预后分级,Ⅴ级5例......

    作者:高成;刘相轸;陈会荣;林成海;李敬文;赵振环 刊期: 2008- 11

  • 外伤性视交叉损伤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交叉损伤的病理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对14例外伤性视交叉损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治疗及随访进行研究.结果14例病人中25只眼外伤后出现视力下降(双眼11例、单眼3例),双颞侧偏育10例,单眼颞侧偏肓4例.头颅CT示脑挫裂伤12例,头颅MRI检查11例均发现前颅窝底额叶眶直回脑挫裂伤.11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脑脊液鼻漏2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3个月,10例14只眼术后......

    作者:王剑;童绎;付继弟;邱锷;刘浩诚;董浩;徐亮 刊期: 2008- 11

  •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使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影响患者预后,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1].笔者回顾了我院从2004年1月至2007年2月与神经外科手术相关的颅内感染病例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严勇;于明琨 刊期: 2008- 11

  • 脑泡状棘球蚴病三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脑泡状棘球蚴病临床少见,主要表现为长期脑实质的多发肿块、高颅压及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术前极易误诊.我科近10年先后收治3例,均同时合并肝及肺部病灶,脑部病灶均手术病理证实.本文结合文献复习,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手术及药物治疗效果做初步讨论.......

    作者:荔志云;赵占先;周杰;武弋;宋让;黄艳萍 刊期: 2008- 11

  • 微小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发生率高,占所有颅内动脉瘤1/3以上[1].由于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解剖位置深,发出多支细小的穿支,又存在很多的变异情况,对于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加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脑水肿等因素,手术困难,风险高.近10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及材料的发展,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已经成为另外一种选择.微小动脉瘤是指动脉瘤直径小于3mm的动脉瘤[2],我们自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共......

    作者:李永利;李瑞岩;赵均峰;蒋传路;杨立庄;叶伟;王晓峰;李仙锋;陶海泉;李永哲 刊期: 2008- 11

  • 重型破裂脑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重型破裂脑动脉瘤的急性期手术疗效.方法在急性期首先通过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脑室外引流等手术减轻病情后,进一步对动脉瘤进行手术.结果Hunt-Hess分级Ⅳ级50例,26例优,13例良,8例差,3例死亡.Ⅴ级者8例,2例优,1例良,2例差,3例死亡.结论重型破裂脑动脉瘤急性期应首选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杨立庄;杨海城;马东营;陶海泉;于文元 刊期: 2008- 11

  • 支架配合弹簧圈治疗巨大基底动脉瘤一例

    患者女,30岁.反复头痛2年,阵发性发作,头痛时恶心.当时CT和MRI提示右侧鞍旁混杂,椭圆形肿物约3.0cm×2.5cm,边缘光滑清楚.......

    作者:包频;邵君飞;俞向荣 刊期: 2008- 11

  • 脑磁图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通过检测神经元的突触后电位电流形成的相关脑磁场信号变化而评估脑功能.其检查的无创性及对脑功能区定位的精确性,在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术前评估、手术方法选择及术后神经功能评价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关宇光;栾国明 刊期: 2008- 11

  • 转基因组织工程骨体内移植修复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基因组织工程骨对兔颅骨缺损模型进行修复,对转基因技术在颅骨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建立兔颅骨缺损模型,以转基因MSCs与成骨诱导后的MSCs混合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进行移植修复,以单纯组织工程骨为对照.通过血生化检查、组织学观察、X线检查以及组织学评分等指标来判断修复效果.结果转基因组织工程骨较单纯组织工程骨成骨细胞生长、增殖、血管形成更活......

    作者:徐松柏;赵刚;许侃;候宜;于洪泉;崔阳 刊期: 200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