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年第6期文章
  • 弥散张量成像联合电生理监测在髓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是利用平面内水分子弥散运动的各向异性形成图像对比,示踪纤维束走行(diffusiontensortractography,DTT),三维直观地显示白质纤维束[1].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通过联合多种神经电生理技术了解电生理信号在神经传递过程中的变化,协助术者在麻醉状态下实时、全面地监测神经系统功能[2].本研究通过对2012年10月......

    作者:鱼洋;王晓东;徐军;马辉;贾晓雄;苏志永;胡俊林;夏鹤春 刊期: 2014- 06

  • 神经外科ICU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治疗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ICU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案.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收治的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情况、原发疾病、感染部位、感染原因、药物敏感性、治疗方案及治疗结果.结果13例均为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脑膜炎4例,脑室炎9例;感染原因:脑脊液切口漏7例,脑室外引流3例,血流感染逆行2例,腰大池引流1例;多重耐药(......

    作者:邱炳辉;漆松涛;曾浩;莫益萍;徐书翔 刊期: 2014- 06

  • 特发性脊髓疝一例并文献复习

    特发性脊髓疝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发病机制可能为脊髓疝入硬脊膜发育异常处或缺失处,出现脊髓卡压症状,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脊髓损伤所致运动或及感觉障碍[1].该病术前诊断极为困难,目前手术治疗方法选择仍有分歧.2012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1例特发性脊髓疝,对其临床诊治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曲;高方友;刘窗溪;韩国强;杨承勇;王超;张勇;杨恒 刊期: 2014- 06

  • 神经导航下穿刺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23例

    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采用神经导航引导下穿刺加尿激酶血肿腔注射,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3例患者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47~76岁,平均58.2岁;出血部位:均为壳核出血,其中壳核局限型8例,壳核内囊型13例,壳核脑室型2例.......

    作者:刘祥璐;何春明;蒋秋华;杨瑞金;叶新运 刊期: 2014- 06

  • 颅内微小动脉瘤栓塞治疗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栓塞不同方法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收治6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微小动脉瘤43例(51个动脉瘤),男19例、女24例,多发动脉瘤5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和Onyx胶栓塞的神经介入技术进行进行治疗并得到随访.结果51个动脉瘤中27个单纯用弹簧圈栓塞,9个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个仅在载瘤动脉内放置支架,12个采用Onyx胶栓塞.除了3个未......

    作者:出良钊;杨华;董明昊;章永祥;关锋;李文衍;刘来兵;唐贤;彭刚 刊期: 2014- 06

  • 导航辅助下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小脑出血

    小脑出血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约占脑出血的5%~10%[1],患者早期即可因为血肿压迫脑干或血肿破入脑室导致的脑积水死亡,死亡率可达25%~33%[2-4].本文回顾性分析应用导航辅助下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小脑出血的17例患者,并与同期开颅手术治疗的14例患者进行了对比,报告如下.......

    作者:王明光;郭锋;衡雪源;孟凡国;于建军 刊期: 2014- 06

  • 弹簧圈联合Onyx 18栓塞大型颈内动脉侧壁动脉瘤

    目的观察弹簧圈联合Onyx18栓塞大型颈内动脉侧壁动脉瘤的疗效,探讨其栓塞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大型颈内动脉侧壁动脉瘤患者10例(动脉瘤10个)临床资料,所有动脉瘤均采用弹簧圈联合Onyx18栓塞,评价动脉瘤栓塞程度,围术期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术中即刻动脉瘤完全栓塞7例,瘤颈残留2例,瘤体残留1例,术后继发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2例,其中过度栓塞1例;随访时间16个月,恢复良好10例;DSA复查......

    作者:赵兵;陈绪亮;王智;郑匡;李则群;谭显西;钟鸣 刊期: 2014- 06

  • 内镜经鼻入路眶尖区占位病变切除术(附18例报告)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入路切除眶尖区占位病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以突眼及视力下降为主要症状的18例眶尖区占位病变(6例眶内异物、4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鼻眶沟通性粘液囊肿、2例炎性假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神经纤维瘤、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全部均在内镜下经鼻筛窦进入眼眶内或眶尖区切除病变.结果眶内异物均一次性取出;4例眶尖区海绵状血管瘤全部切除,2例视力较术前......

    作者:康军;付继第;史季桐;张家亮;周军;刘浩成;孙思;邱锷;杨澎 刊期: 2014- 06

  • 椎动脉与寰枢椎之间的解剖学关系

    目的了解椎动脉与寰枢椎之间的解剖学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指导.方法10例(20侧)防腐固定成人尸体标本,均行彩色硅胶血管灌注,测量椎动脉到C2脊神经节、中线及其他手术相关标记的距离,观察椎动脉与椎体之间的关系.结果椎动脉V2段至C2脊神经节外侧端平均距离为7.7mm,至硬膜的平均距离为15.6mm.双侧椎动脉粗细可见明显差异.V1~3段椎动脉并未完全占据横突孔,可在横突孔内相对活动.结论椎动脉在寰枢......

    作者:高攀;孙涛;刘诤;张震;李子标;王峰 刊期: 2014- 06

  • 横窦、乙状窦术前简易定位及临床应用

    经乙状窦前后入路是神经外科处理斜坡,小脑脑桥角区病变的重要手术方式,开颅时由于缺乏对个体横窦、乙状窦的形态了解常导致术中静脉窦损伤或暴露不全、耗时增加,因此不同患者横窦、乙状窦术前解剖形态的术前知晓至关重要[1-4].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采用在CT薄层扫面及三维重建体表标记物定位横窦及乙状窦57例,定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超;韩国强;游潮;王俊;熊云彪;高方友;杨恒;廖昆;刘窗溪 刊期: 2014-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