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
Ki-67 LI检测脑膜瘤复发倾向
目的对44例复发性脑膜瘤和45例非复发性脑膜瘤的增殖潜能进行比较,探索Ki-67标记指数(Ki-67LI)预测脑膜瘤复发的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染色,细胞计数采用多媒体病理图文分析系统.统计学采用SYSTAT和Excel计算机分析处理.结果复发组Ki-67LI为3.81%±3.12%,明显高于非复发组0.55%±0.57%(P<0.001).良性脑膜瘤(0.77%±0.12%)与非典型脑......
作者:戴珂;罗麟;李敬军;袁艳华 刊期: 2000- 02
-
减少小儿髓母细胞瘤手术中出血73临床分析
目的减少后颅窝肿瘤(髓母细胞瘤)手术出血,减少手术中的输血.方法对比两个年度(1994~1995年度和1997~1998年度)的髓母细胞瘤手术中的输血量,改后颅窝咬骨窗术为开骨瓣术,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在病儿年龄、肿瘤大小无差异的条件下,手术中的平均输血量1994~1995年度(325.7ml)明显多于1997~1998年度(144.2ml),未输血率1994~1995年度(6%,2/35)明......
作者:张玉琪;王忠诚;马振宇 刊期: 2000- 02
-
bFGF和EGF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促生长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生长活性的影响.方法取新生大鼠海马组织进行原代体外分离培养,从细胞形态学方面及应用MTT法观察bFGF和EGF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结果bFGF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存活及突起生长,EGF也能促进其存活,尤以促进突起生长更为明显;bFGF、EGF均能延缓其衰老,以bFGF为显著;二者均能增强其......
作者:苏万东;吴承远;辛华;仇红;王建刚 刊期: 2000- 02
-
脂膜微囊向脑损伤区定向聚集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脂膜微囊向鼠脑损伤区聚集的趋向性;研究其时相分布及区域分布规律;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射频脑损伤动物模型,静脉注射脂膜微囊混悬液,荧光素及油红-O染色,观察并计数脑切片中脂膜微囊,对切片进行双重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和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结果发现脂膜微囊聚集在脑损伤区周围2mm的范围内,伤后10天出现密度高峰,而PCNA、GFAP表达阳性细胞在伤后......
作者:李新钢;李良民;郭媛;何士月;李刚;张庆林;鲍修风;吴承远 刊期: 2000- 02
-
微电极导向同期行丘脑及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目的对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帕金森病(PD)患者的立体定向手术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应用微电极导向技术,对86例PD患者行同侧丘脑腹外侧核及苍白球腹后部同期毁损手术.结果86例PD患者的肢体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前术后MotorUPDRS积分开状态及关状态均有显著提高(P<0.01),无永久并发症.结论应用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技术,对伴有肢体震颤、强直及运动迟缓的PD患者行同侧苍白球腹后部......
作者:张世忠;徐如祥;张旺明;杨志林 刊期: 2000- 02
-
CTA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神经外科疾病,尤其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表面阴影成像(SSD)和大强度投影(MIP)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在51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瘤17例,AVM6例,血管闭塞3例,脑膜瘤4例,椎管肿瘤2例,其他2例,未见异常18例.结果CTA能够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和AVM的部位、形状、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CTA是一种安全、快捷、简便的检查方......
作者:宋明;王田力;李坚;单宏宽 刊期: 2000- 02
-
苍白球毁损术中微刺激的定位作用
目的探讨微电极电刺激(微刺激)技术在帕金森病苍白球毁损术的定位作用.方法采用微电极进行术中电刺激,记录不同部位微刺激引起视束及内囊反应的数值.结果微电极电刺激在靶点区的电刺激电流值在1000Hz,脉宽0.2ms视束可达1~10mA,内囊反应则为15mA以上.结论微电极电刺激能精确探及内囊和视束的位置,可以有效避免内囊及视束损伤,阻止偏瘫和视野缺损的发生.......
作者:张华;高国栋;张宝国;王学廉;贺世民;冯兴军;李立宏 刊期: 2000- 02
-
肢端肥大症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提高肢端肥大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84年到1997年收治的135例肢端肥大症,其中并有糖尿病23例,并有高血压14例,有肢端肥大性心肌病5例;除3例经额下入路外其余均经口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全组术后1周内软组织肿胀均减轻乃至消失;128例进行GH复查的患者中GH下降至5μg/L以下者66例(51.6%);并有糖尿病者20例血糖恢复正常;5例并有肢端肥大性心肌病术后心脏全部恢......
作者:惠国桢;朱晓江;凌伟华;李向东;王之敏;周幽心;鲍耀东;杜子威 刊期: 2000- 02
-
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MRI分型及其治疗
目的对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治疗方法及其效果的探讨.方法对103例Chiari畸形病例根据其MRI征像分为A、B、C三种类型.结果依据其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其中行后颅窝减压52例,后颅窝减压并脊髓空洞切开引流29例,后颅窝减压并小脑扁桃体切除22例.结论手术使延颈髓充分减压,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对脊髓空洞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减张修补硬脑膜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杨俊;徐宇伦;范涛;罗世祺 刊期: 2000- 02
-
碳铂壳聚糖微球瘤内化疗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大鼠的C6胶质细胞瘤模型,对碳铂壳聚糖缓释微球瘤内化疗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大鼠的C6胶质细胞瘤模型,用碳铂壳聚糖缓释微球进行瘤内化疗,检测药物的疗效和动力学分布.结果随着药物从微球中的释放,药物的浓度逐渐上升;瘤心浓度高,边缘次之,瘤旁脑组织更低;碳铂在肾脏及血浆内的分布是一致的,但较其在脑内的浓度相差甚远(P<0.0001);病理检查显示投药后肿瘤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并有明显的......
作者:徐蔚;张纪 刊期: 2000- 02
动态资讯
- 1 脊髓空洞症合并夏科氏关节六例分析
- 2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13例分析
- 3 神经外科临床研究生培养的体会
- 4 甘肃省神经外科状况的调查报告
- 5 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
- 6 颅脑创伤并发低钠血症235例临床分析
- 7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 8 弥散张量成像对胶质瘤手术风险的评估
- 9 鞍膈内型颅咽管瘤的手术方法
- 10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研究进展
- 11 鞍内海绵状血管瘤五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12 三叉神经-血管复合体虚拟磁共振成像方法探讨
- 13 高颈段脊髓腹侧神经管肠源性囊肿的显微外科治疗
- 14 低叶酸联合甲氨蝶呤诱导神经管畸形小鼠模型的建立
- 15 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评价——Ⅳ期临床试验报告
- 16 头皮缝合技术的改进--附180例临床分析
- 17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 18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眼动脉瘤的解剖学研究
- 19 颅骨修补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分析与处理
- 20 术中唤醒配合神经电生理监测中央沟定位运动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