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年第1期文章
  • 终池引流辅助脑室引流治疗脑室出血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男20例,女18例,年龄45~79岁,平均58岁,就诊时间为起病后6~72小时,平均22小时。其中,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20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15例,单纯脑室出血3例,全部病人伴有Ⅲ、Ⅳ脑室铸型。34例采用单侧脑室引流、4例采用双侧脑室引流,术后5~10天,引出的脑脊液成咖啡色,复查CT血块部分液化特别是Ⅲ、Ⅳ脑室内铸型血块消失后,拔除脑室引流的同时行终池引流。  终池引流手......

    作者:苏国良;肖庆 刊期: 2001- 01

  • 中间神经的显微解剖研究

    目的探讨中间神经的显微解剖形态与毗邻组织结构的关系。方法选择经10%福尔马林固定血管内灌注混有彩色乳胶的成人尸头16具。结合听神经鞘瘤三种手术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不同部位的中间神经。结果中间神经分为桥小脑角段,内听道段和面神经管段。桥小脑角段与毗邻的关系不恒定,内听动脉与中间神经位置相对恒定,乙状窦前经迷路入路和颞下经岩入路可以较好地显露中间神经。结论了解中间神经的显微解剖形态,可以正确选择......

    作者:张力伟;王忠诚;于春江;王凤梅;陈菲 刊期: 2001- 01

  • 新颅锥的研制与应用(附62例报告)

    采用自制颅锥施行慢性硬膜下血肿持续置管引流6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男42例,女20例,年龄8~73岁,平均年龄43.8岁。血肿单侧51例,双侧11例,病程1~7个月,有明确外伤史54例。头痛、呕吐、肢体无力、轻度偏瘫42例,视力模糊、复视48例,记忆力减退、痴呆10例,局灶性癫痫3例,失语5例。术前CT显示新月形双凸影,全部病例均有占位效应,血肿量60~200ml。  2.......

    作者:李玉茂;黄应诚;易声禹 刊期: 2001- 01

  • 巧用引流袋行脑室外引流

    脑室外引流要求引流装置引流时脑脊液无返流,持续引流并能保持一定的脑室内压力。以往需特制的脑室外引流装置。如能以一次性无菌引流袋按特定原理行脑室外引流则完全可取代传统特制的脑室外引流装置。  材料准备及方法:一次性无菌输血器远端带调节夹管30cm;一次性无菌引流袋一个。无菌操作下将脑室引流管与输血器管相连。再将待连接的一次性无菌引流袋内吸入少许空气,使引流袋壁两层间部分分开,再与输血器管远端相连接,......

    作者:王立新 刊期: 2001- 01

  • 全国脑血管病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由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主办,宁波解放军113医院脑外科协办的“全国脑血管病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10月15日~18日在浙江宁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80篇。这些论文主要涉及脑血管外科诊断、治疗及手术等方面,反映了我国目前对脑血管病研究的新水平、新进展和新成果,国内许多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教授作了专题报告,许多代表踊跃发言、讨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

    作者:李新民;马江 刊期: 2001- 01

  • 福建省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

    2000福建外科周神经外科学术会议于2000年11月8日至11月12日在福州市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164篇,代表们在脑肿瘤、脑外伤、脑血管病、显微外科基础与临床、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新技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血管内治疗以及神经外科护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大会选举产生福建省第二届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29名,杨卫忠任主任委员,王如密、康德智任副主任委员,聘请黄克清为名誉主任委员,石松生、袁......

    作者: 刊期: 2001- 01

  • 细胞增殖核抗原表达与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

    目的 寻找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经10~20年随访证实术后复发和未复发的病人各45例,对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和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两方面数据作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在临床表现方面,肿瘤大小,是否手术全切除,肿瘤组织有无坏死、囊变、卒中、鞍外扩展,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肿瘤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Ki-67核抗原表达指数两组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肿瘤......

    作者:龚俊扬;史继新;刘承基;杭春华;成惠林;印红霞 刊期: 2001- 01

  •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脑损伤急性期脑氧分压和脑温的影响

    目的研究重型脑损伤急性期脑组织氧分压(PbtO2)和脑温(BT)的变化及亚低温治疗对PbtO2和BT变化的影响。方法重型脑损伤病人18例,在伤后1~20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RT)控制在31.5℃~34.9℃,持续1~7天,平均57.7±28.4小时。同时监测病人的PbtO2和BT等指标。PbtO2和BT监测使用LICOX-Ⅱ型(德国)PbtO2和BT代谢仪,分别用PbtO2和BT探头置于......

    作者:只达石;张赛;林欣;陈荷红;肖绪林;苏晨方;尚彦国;牛玉德;刘敬业;张楷文;毛瑞;曹海华;杨谨涛;马宁 刊期: 2001- 01

  • 脑膜瘤第1、10、14和22对染色体的LOH和MI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脑膜瘤第1、10、14和22对染色体的LOH和MI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39例脑膜瘤用PCR方法检测D1S188、D10S187、D14S43和D22S14个位点的LOH和MI,探讨其与病理学表现、FCM及肿瘤复发等关系。结果 间变型脑膜瘤4个位点的LOH比率显著高于良性型;间变型D14S43LOH也显著高于非典型型。4个位点LOH(+)组DI均分别显著高于LOH(-)组,D1S188、......

    作者:滕良珠;丁峰;罗静;郭辰虹 刊期: 2001- 01

  • 反义IGF-1基因治疗C6鼠脑胶质瘤的体内实验研究

    目的 明确IGF-1在脑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基因治疗优选靶的。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进行反义IGF-1基因治疗,通过MRI及病理活检等手段,动态观察、分析各时限治疗组与对照组动物(每组10只)肿瘤的差别。结果 (1)颅内种植肿瘤后,反义治疗组肿瘤不断减小至8周后几乎完全消失,动物生存期超过80天的观察期,对照组均因肿瘤增大在2周前后死亡;(2)治疗组肿瘤相对于同时限对照组者......

    作者:李捷;浦佩玉;黄强;王春艳;张云亭;张敬 刊期: 2001-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