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第5期文章
  • 椎板减压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后迟发硬脊膜动静脉瘘一例报告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SDAVF)是指发生在硬脊膜或邻近区域的异常动静脉分流.虽然该病多数被认为与外伤、炎性反应、感染或压迫有关,属后天性疾病,但目前临床上遇到的绝大多数病例中很难确定其真正原因,文献中能确定原因的病例报告也极少.......

    作者:黄承光;白如林;陈怀瑞;蒋磊;丁兵;卢亦成 刊期: 2007- 05

  • 大鼠实验性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分布规律研究

    目的观察慢性脊髓损伤胶质瘢痕形成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应用Alln's法建立大鼠脊髓打击伤模型,通过神经功能评分、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确定胶质瘢痕形成时间及分布.结果神经功能评分、诱发电位、组织病理学显示伤后4周进入相对稳定状态,伤后4周损伤区形成空洞,胶质瘢痕位于空洞壁.结论脊髓损伤后4周进入慢性期,研究伤后脊髓空洞及胶质瘢痕形态,为判断切除胶质瘢痕的界限提供形......

    作者:周建军;吴国材;胡荣;陈志;张弦;杨慧;林江凯;冯华;卞修武;李云庆;李晓光 刊期: 2007- 05

  • 枢椎横突孔与椎弓根螺钉植入解剖学研究

    目的通过解剖研究对枢椎(C2)横突孔与椎弓根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椎弓根螺钉植入过程中如何避免误入横突孔.方法C2骨性标本23个,分别观察横突孔在C2内的走向及与椎弓根、椎弓根峡部的关系,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结果根据椎动脉进入的方向,C2横突孔可以进一步分为椎弓根外侧的椎弓根段、向后外走行的弯曲段及上关节突下方的关节突段.横突孔弯曲段与椎弓根内上缘的距离D为决定螺钉能否植入的关键,分别为右......

    作者:菅凤增;陈赞;凌锋 刊期: 2007- 05

  • 计算机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研究

    目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是脊柱病变切除后稳定性重建的标准方法.常规术中透视监测行颈胸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相当挑战性,本文旨在就计算机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进行初步分析.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对21例患者(年龄17~63岁,平均43.4岁)共行102枚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前采用0.75mm薄层螺旋CT数据扫描并导入计算机工作站进行脊柱三维重建;术中进行工具注册和匹配......

    作者:冯海龙;陈隆益;谭海斌;袁利民;陈勇;赵冬冬;唐健 刊期: 2007- 05

  • 外伤后颈髓空洞症九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外伤后颈髓空洞症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改变,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对颈髓空洞症的治疗效果.方法9例患者于颈椎损伤后7个月至6年经CT和MRI检查确诊为颈髓空洞;采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8例患者进行8个月至5年的随访以评判治疗效果.结果外伤后颈髓空洞症常见症状包括疼痛,感觉缺失和肌力减退等.术后7例症状不同程度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MRI示1例空洞无明显变化,8例空洞不同程度缩小及消失.结论外伤后......

    作者:刘伟国;曹飞;杨小锋;胡未伟;李谷;郑秀珏;赵学群;吕世亭 刊期: 2007- 05

  • 先天性寰枕融合时椎动脉入颅方式的解剖学特征

    目的研究先天性寰枕融合时椎动脉入颅方式的解剖学特征.方法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分析23例寰枕融合患者颅颈交界CT数据.患者经CT增强扫描后,CT数据传送至由Amira软件和UNIX操作系统构成的三维可视化工作站,于工作站虚拟环境下分析椎动脉走行的解剖学特点.结果23例患者的46支椎动脉中44支三维影像重建满意,其中43支的解剖学特点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Ⅰ型:经融合的枕骨髁与寰椎侧块之间的独立骨孔入颅;......

    作者:刘策;周定标;余新光;乔广宇;孟祥辉 刊期: 2007- 05

  • 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手术方法,总结其主要优点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2004年5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16例颈椎管哑铃形肿瘤,其中5例肿瘤大径超过5cm.5例巨大肿瘤中4例位于上颈段,采用侧方改良的极外侧入路(后外侧肌间入路),1例外院手术复发的巨大肿瘤位于中颈段,采用分次后正中和前路联合切除并行后方和前方内固定加前方植骨融合;1例肿瘤椎管外部分向前方生长,采用颈前入路切......

    作者:佟怀宇;张远征;潘隆盛;周涛;朱儒远 刊期: 2007- 05

  • 经前方颈椎体切除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后方入路对某些位于脊髓腹侧肿瘤的显露与切除仍有困难[1-3],而前方入路可能更适宜这种病例.笔者经前路切除颈椎管内肿瘤1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谢京城;Hurlbert RJ 刊期: 2007- 05

  • 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开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经半椎板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病人中,75例肿瘤完全切除,其余的5例由于肿瘤经椎间孔向外生长,与周围的组织粘连紧密,行部分切除.术后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没有发现肿瘤复发或是脊柱的不稳定.结论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

    作者:李进;鞠延;杨开勇;李国平;黄思庆 刊期: 2007-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