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
颅内支架置入对穿支血管的影响
随着支架技术及介入治疗材料的不断改进,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动脉狭窄已经成为临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手段[1-3].而支架置入后对大动脉分支血管的影响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因为脑动脉狭窄及颅内动脉瘤大多数发生在动脉分叉部或分支动脉发出点,正常无病变的分支也经常接近病变处,支架置入难免覆盖这些分支血管.......
作者:李吻;刘建民 刊期: 2007- 08
-
无症状鞍区病变
无症状鞍区病变有学者称其为垂体偶发瘤[1](pituitaryincidentalomas),是指临床上无内分泌症状和体征而由于其他原因检查时偶然发现的一组鞍区占位性病变,1990年Molitch和Russell[2]首次使用这一名词.目前,对于无症状鞍区病变的恰当评价和处理尚存一定的分歧,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文对其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作者:肖庆;罗其中 刊期: 2007- 08
-
三氧化二砷缓释剂瘤内治疗裸鼠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裸鼠移植胶质瘤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胶质瘤裸鼠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缓释剂-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50∶50)组(PLGA组)、三氧化二砷-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50∶50)缓释剂组(As2O3-PLGA组).As2O3-PLGA组在瘤内置入As2O3-PLGA一片,其他每组均作相同的瘤内置入处理,利用其缓释As2O3的作用观察肿瘤的抑......
作者:赵洪波;赵世光;韩大勇 刊期: 2007- 08
-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促进大鼠局灶性脑损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损伤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BMSCs移植修复大鼠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损伤动物模型,进行BMSCs移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电镜等观察移植局部内皮细胞及微循环的变化.结果BMSCs移植后,局部凝血因子FⅧ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加,染色加深,出现血管样结构;局部微血管内膜较光滑,内皮细胞间可见紧密连接,细胞核形态较规则,基底膜较完整,微血管管腔受......
作者:张鹏飞;张亚卓;李庆国;孙梅珍;王红云;何乐 刊期: 2007- 08
-
血管内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预防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目的采用血管内基因转染的方法,将重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转染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大鼠脑动脉,探讨防治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新方法.方法首先构建携带eNOS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采用小脑延髓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通过颈动脉微泵持续滴注方法进行基因转染,并设置对照组.结果第7天采用免疫组化证实重组eNOS基因表达,重组eNOS主要表达于......
作者:张珑;洪波;刘建民;许奕;赵文元;黄清海 刊期: 2007- 08
-
猫慢性视神经压迫损伤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猫慢性视神经压迫损伤动物模型.方法成年健康猫20只,按置入球囊内注入不同剂量造影剂分为健康对照组、0.2ml、0.25ml、0.35ml4个组,每组5只.模仿临床上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暴露视神经后,置入充盈的不可脱球囊于其下,后接导管,以注入造影剂的方式控制球囊大小,形成类似鞍区肿瘤占位,并辅以CT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研究慢性视神经损伤前后视觉电生理方面的变化.以上动物按分组处死后,取视神经......
作者:于峰;卢亦成;楼美清;隋刚;黄承光;蔡如珏 刊期: 2007- 08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直接对侧开颅的临床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2003年11月至2006年11月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病人78例,男49例,女29例;年龄21~65岁,平均43.5岁.车祸伤65例,坠落伤13例.GCS>8分14例,6~8分25例,3~5分39例.术前单侧瞳孔散大41例,双侧瞳孔散大19例.CT扫描均有硬膜下血肿,对侧有骨折线59例,骨折线处有小的硬膜外血肿11例,有骨折线合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11例.术中均急性脑膨出,直接对侧开......
作者:李耀华;郭明宝;袁邦平;张聿民;李树志;邓昌武;岳修臣 刊期: 2007- 08
-
高血压脑出血佳手术时机的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将1998-2005年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手术200例患者按发病-手术时间分为三组≤7h组(n=84);7-24h组(n=67);>24h组(n=49).所有患者均行小骨窗微创开颅手术,在直视下清除基底节脑内血肿.然后在血肿腔内置留内径为2mm的外引流管.术后予以常规血肿腔外引流、降血压、脱水、止血、抗炎、神经营养药物治疗.近期疗效(1个月)评价采用GOS评分表,术后3个月以上疗效评价采......
作者:王建清;贾丕丰;全勇 刊期: 2007- 08
-
切实提高颅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效果
神经介入材料与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血管成形术成为治疗颅内血管病变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然而,作为一种微创的外科干预手段,颅内血管成形术具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如何确实有效地提高该技术的疗效,以减少伤残率和治愈率,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包括学科间的协作、诊疗规范的统一以及深入开展循证医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等.......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07- 08
-
王忠诚学术思想的初步探讨
王忠诚院士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始人之一,他是医学家、理论家和教育家,是我国老一辈神经外科专家的杰出代表.在长达60年的医学实践中,他始终将个人事业与发展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奋斗.王忠诚院士著书立说丰硕,尤其是学术评论性文章,学术观点鲜明,反映出他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其鲜明的学术思想主要表现在:哲学性、时代性、创新性、实用性、前瞻性和连续性.......
作者:张玉琪;贾旺 刊期: 2007- 08
动态资讯
- 1 硬膜外血肿增大的回顾性分析
- 2 早期营养目标策略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对照研究
- 3 三维成篮技术结合水膨胀弹簧圈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 4 单侧入路夹闭颅内双侧多发性动脉瘤
- 5 神经内镜下经蝶垂体腺瘤手术的学习曲线
- 6 松果体区肿瘤导致脑积水的处理
- 7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下脑池段及内听道段面神经的显微解剖观察
- 8 旁边缘系统胶质瘤的动态MRI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9 姜黄素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实验研究
- 10 术后残留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放射治疗(附六例报告)
- 11 幕上硬膜外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误诊一例
- 12 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老年亚临床垂体腺瘤卒中
- 13 儿童术后小脑性缄默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 14 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的探讨
- 15 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后线粒体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 16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救治经验
- 17 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脑膜瘤血管生成、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
- 18 组织工程脊髓移植治疗大鼠脊髓半切块状损伤
- 19 巧用引流袋行脑室外引流
- 20 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