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
隧道法:一种评价大鼠脑缺血模型神经功能的方法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一种新的、简便的、比较精细的大鼠脑缺血模型的行为学评分方法--隧道法.方法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TTC染色验证模型制作的有效性,缺血后2d、1周、2周、4周,分别用5分法和隧道法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并测量大鼠的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结果TTC染色显示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皮层梗死灶.5分法只能反映是否存在皮层损伤,但不能反映脑缺血后自发恢复的细微神经......
作者:孙崇然;安沂华;刘淑玲;夏雷;李晋;张涵;黄华;王忠诚 刊期: 2008- 05
-
神经生长因子的脑保护作用与Caspase-3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脑保护时间窗与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后0h、1h、3h和6h将NGF立体定向导入梗死灶周,再灌注72h观察神经功能、梗死体积、灶周凋亡率和Caspase-3表达.结果再灌注0h、1h和3h灶周给予NGF,梗死体积分别较对照组下降50.1%、42.5%和35.2%,相应的灶周凋亡率及Casp......
作者:杨冀萍;刘新峰;刘怀军;刘瑞春;李春岩 刊期: 2008- 05
-
负载脊髓匀浆蛋白的树突状细胞促进小鼠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负载脊髓匀浆蛋白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hpDCs)对小鼠脊髓损伤的促修复作用.方法通过局部或腹腔注射hpDCs,并设立对照,利用BBB功能评分及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其对小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和局部病变范围、空洞大小、胶质瘢痕厚度等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注射后第84天,腹腔注射hpDCs组BBB评分为16.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腹腔或局部注射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
作者:刘明永;赵建华;梁华平;吴丹;卞修武 刊期: 2008- 05
-
氧化损伤星形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混合培养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观察氧化损伤星形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MSCs)混合培养时星形细胞恢复及存活的形态学变化,以进一步探讨MSCs修复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将氧化损伤后的第2代星形细胞与第3代MSCs混合培养作为实验组,分别取上述两种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单独培养作为对照组.光镜及电镜观察损伤星形细胞的恢复及存活情况.结果实验组损伤星形细胞的恢复及两种细胞的存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将损伤星形细胞与MSCs混合培养可以促进......
作者:桂松柏;张亚卓;孙异临;孙梅珍;王红云;李丹 刊期: 2008- 05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式比较(附86例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0年3月至2006年5月共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年龄54~82岁,男76例,女10例.其中传统颅骨钻孔血肿冲洗引流44例(钻孔冲洗引流组),锥颅置硅胶管引流+尿激酶治疗42例(钻孔引流+尿激酶组).......
作者:朱振云;梁剑锋;韩磊;高飞 刊期: 2008- 05
-
深入理解循证医学内涵提高垂体腺瘤诊治水平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就是遵循证据的医学,是临床医生在获得患者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娴熟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确定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应用佳、新的科学证据作出对患者的诊治决策.患者应该充分知情并要参与到决策制订过程中,从而取得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任直 刊期: 2008- 05
-
球囊压迫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体会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从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应用改良后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PMC)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共500例,其中包括双侧三叉神经痛8例及家族性三叉神经痛5例.年龄26~91岁,平均65.3岁.疼痛持续时间为8个月-38年,平均7.4年.均为经药物治疗无效或过敏及已经产生并发症者.多数患者在本次治疗前曾接受过其他外科治疗,其中包括微血管减压手术(MVD)36例,选择......
作者:王斌;马逸;邹建军;李岩峰;黄海韬;李付勇 刊期: 2008- 05
-
PCNA及MMP-9在脑膜瘤的表达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河北开滦医院病理科2000年1月-2005年10月存档的33例脑膜瘤石蜡标本,年龄15~81岁,平均48岁.脑膜瘤组织病理学类型按1999年WHO制定的神经系统标准分类:良性组27例,恶性组6例.......
作者:阚志生;刘文兴;冯世宇;白云驰;付玉海;崔永鹏 刊期: 2008- 05
-
颅内静脉畸形的CT和MRI表现与诊断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搜集我院2003年10月至2007年12月经手术证实或DSA明确诊断的颅内静脉畸形病例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5~66岁,中位年龄41岁.临床表现有头疼、癫痫、行走不稳及颅内出血,其中5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为偶然发现.使用SIMENS16排螺旋CT及GESigna1.5T超导磁共振仪,13例患者均行CT及MRI平扫,8例患者行增强CT扫描,10例患者行Gd-DTPA增强扫描.......
作者:易梅;李东梅 刊期: 2008- 05
-
鞍区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中抗利尿激素的变化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中抗利尿激素变化及其与水钠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在行鞍区肿瘤切除术的37例患者之中选取心肾功能正常的30例,对其手术前后抗利尿激素水平进行监测.根据研究对象的水钠代谢紊乱类型,将研究对象分为5组.结果术后无水钠代谢紊乱者(Normal)8例,手术前后抗利尿激素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尿崩症者(DI)15例,采血前注射垂体后叶素者(DIA)7例,术后抗利尿激素水平明显高于术前,......
作者:饶竞;赵洪洋 刊期: 2008- 05
动态资讯
- 1 As2O3对不同p53表型的人胶质瘤细胞系细胞周期蛋白B1、D1表达的影响
- 2 儿童视路胶质瘤的诊疗现状
- 3 平板DSA“双容积重建”评估颈内动脉颅内段管壁钙化及临床应用研究
- 4 中央部分椎板切除行脊髓空洞-腹腔分流术
- 5 鞍区原发性小B细胞淋巴瘤一例
- 6 内镜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室炎后慢性脑积水
- 7 微电极导向单侧多靶点射频治疗120例帕金森病临床分析
- 8 不断挑战复杂难治性颅内动脉瘤
- 9 超选择造影与实时乳胶灌注在兔脑动脉系统研究应用
- 10 上矢状窦闭塞或狭窄后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其意义
- 11 雪旺氏细胞促进共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
- 12 妊产期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诊治进展
- 13 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手术治疗的初步体会
- 14 侧脑室出血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 15 高血压对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影响的研究进展
- 16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静息能量消耗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 17 神经鞘瘤的NF2基因突变分析
- 18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一例
- 19 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操作经验
- 20 隔蛋白7对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周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