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年第6期文章
  • 大鼠脑桥、中脑电损伤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敏感性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脑桥、中脑电损伤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敏感指标.方法SD大鼠80只,分别于左侧脑桥面丘和中脑上下丘之间深部给予电损伤,按照电流刺激量的不同各分为小剂量组(1mA)、中剂量组(3mA)、高剂量组(6mA)、对照组(0mA),每组10只,记录和比较各组电损伤前后的BAEP各指标的变化.每组取2只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电损伤后,脑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元坏死等改变,损伤程度随电流量加大......

    作者:朱沂;包国庆;孙娟;党辉;李建新;孙振柱 刊期: 2011- 06

  • 高颈段脊髓电刺激促醒颅脑创伤昏迷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研究高颈段脊髓电刺激对颅脑创伤昏迷的促醒作用.方法观察1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术后清醒时间、脑电图、诱发电位及脑血流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2个月逐渐清醒,脑电图逐渐转为正常α节律,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逐渐改善,脑血流明显增加.结论高颈段脊髓电刺激可能通过增加脑血流、恢复正常的神经电生理活动促醒颅脑创伤昏迷患者.......

    作者:董月青;李建国;张赛 刊期: 2011- 06

  • 术中皮层脑电监测并癫痫诱发试验在癫痫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中癫痫诱发试验对癫痫灶切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18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在术中首先唤醒患者,利用皮层和深部电极,监测患者的棘波、尖波或棘慢、尖慢复合波等,数码标签标出致痫灶的范围,加深麻醉后手术切除和(或)皮层热灼,再次促醒患者并给予过度换气,使二氧化碳分压(PCO2)在20~25mmHg,持续5min,复测脑电波,测得棘波、尖波标记后,再次加深麻醉给予切除和(或)皮层热灼.结果(1)11......

    作者:卢佩林;汪凯;姜绪涛;高述礼;辛涛;张在金;于召虎;贺西亮;邵铂添;闫清;王歆 刊期: 2011- 06

  • 高频超声、神经电生理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手术评估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神经电生理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早期诊断及其神经减压手术时机、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0例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患者,按Dellon术式对卡压神经进行显微松解术.所有病例术前、术后1.5年进行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神经高频超声、定量感觉功能(QST)、神经感觉传导速度(NCV)检测,并在相应时间节点采用同样指标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DPN患者高频......

    作者:张文川;李世亭;郑学胜;杨敏;施君;仲文翔 刊期: 2011- 06

  •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前循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技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0年7月期间102例前循环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患者根据研究开始前生成的随机编码入组,52例术中进行SEP动态监测,50例术中未用该监测手段,对比分析两组术后1d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及6个月后随访的预后情况(良好、致残、死亡).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作者:陈岩;赵江;唐海涛;肖玉强;王玉春;张磊 刊期: 2011-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