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年第9期文章
  •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建立

    关于视神经的损伤机制和视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1]已有相当成就,建立视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是众学者科研过程中的重要方法,在研究视神经系统修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定义及致伤因素视神经全长50mm左右,分为球内段、眶内段、管内段和颅内段.视神经颅内段为视交叉至视神经管近端部分,由脑组织及脑膜保护,不易受伤;管内段位于骨管内,在外伤时极易受伤而引起失明.......

    作者:林琳;栾新平 刊期: 2012- 09

  • 高血压对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影响的研究进展

    人类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仍可达50%[1-2].高血压、吸烟、雌激素被认为是导致颅内动脉瘤发生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其中高血压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相关性强[3-4].本文回顾了高血压作用下颅内动脉瘤形成、发展机制的研究,探讨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颅内动脉瘤,预防其发生、发展提供依据.一、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作者:张颜礼;于宏伟;袁玉会;左光银;景方坤;刘云会 刊期: 2012- 09

  • 高岭土诱导大鼠脑积水模型的建立和监测

    目的高岭土诱导Wistar大鼠脑积水后系统监测大鼠体质量、颅内压、脑室面积和胼胝体厚度的改变.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顺序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20).实验组40只大鼠再随机分为A、B、C、D、E五个亚组,向枕大池内注入25%无菌高岭土混悬液0.1ml;对照组注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注入后3d、1周、2周、4周和8周后行体质量、MRI检查及颅内压监测,经视交叉切片测......

    作者:卫永旭;王伟军;宋菡姝;靳世辉;高瑞庭;初明;蔺友志 刊期: 2012- 09

  • 脑中心疝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脑中心疝的动物模型并模拟其临床分期.方法采用额底放置球囊逐渐注水的方法建立兔子脑中心疝模型,结合临床分期特点观察脑疝形成后颅内压、脑灌注压、生命体征、影像学及病理学等变化.结果脑中心疝模型建立后,各项观察指标在各期内均出现特异性变化,与临床上相符.结论本体系可用于建立和明确脑中心疝各期情况,为深入研究中心疝各期病理生理变化机制和临床上有效治疗及预后判定奠定了基础.......

    作者:胡旭;董吉荣;蔡学见;王玉海;时忠华;刘斌;徐勤义;蔡桑;陈克非;金东;施栋良;何建青;吴耀义 刊期: 2012- 09

  •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治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的诊治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自2000-2010年收治的214例MIA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其中显微手术夹闭119例245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95例198枚动脉瘤.结果夹闭组119例中,Hunt-Hess分级Ⅰ~Ⅲ级98例,Ⅳ级18例,Ⅴ级3例;GOS5分96例,4分12例,3分8例,2分1例,1分2例.栓塞组95例中0~Ⅲ级86例,Ⅳ级9......

    作者:秦尚振;马廉亭;龚杰;徐国政;余泽;杨铭;李俊;胡军民;姚国杰;潘力;张新元;杜浩;余光宏;陈刚;张戈;秦海林 刊期: 2012- 09

  •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治疗111例报告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7月间于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11例114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分析术前分级、动脉瘤大小、部位、治疗结果.结果手术夹闭88例患者90个动脉瘤,术后15d-48个月(平均12.7个月)造影随访,夹闭动脉瘤89个,瘤颈残留1个,未见复发.血管内介入治疗23例24个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7个,球囊辅助栓塞3个,单纯微弹簧圈栓......

    作者:冀勇;丁璇;孟庆虎;张庆林;王志刚 刊期: 2012- 09

  • 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致Wallenberg综合征一例

    病例报告患者男,41岁.因突发头痛伴头晕、恶心1d于2011年12月17日入院.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精神不振,颈部抵抗,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位于小脑幕、大脑纵裂池及双侧大脑沟回内,脑室系统正常.于12月19日局麻下行DSA显示:右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梭形,位于右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近端约0.8cm处,大小约3.6mm×5.1mm;左侧椎动脉正常.双侧股动脉......

    作者:辛涛;潘源;贺西亮;高述礼;卢佩林;张在金;于召虎;姜绪涛;邵铂添 刊期: 2012- 09

  • 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目的总结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应用支架辅助、双微导管技术进行血管内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栓塞过程以及治疗结果.结果38例患者中致密填塞33例,大部分填塞3例,瘤颈残留l例,术中破裂出血后死亡l例.12例患者入院DSA复查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治疗比较困难,通过血管内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还需要积累大量的临床经验,......

    作者:温志锋;刘源;梁传声;潘起晨;王运杰 刊期: 2012- 09

  • 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诊手术处理

    目的探讨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诊手术处理的注意事项.方法对1996年6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无锡解放军一○一医院因前循环动脉瘤破裂而住院的508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8例患者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3d内手术,采用额颞入路或标准翼点入路503例,经前纵裂入路5例;508例中去骨瓣减压55例.手术动脉瘤瘤颈夹闭453例,夹闭加包裹32例,中动脉动脉瘤孤立加颞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5......

    作者:时忠华;时飞;王玉海;冯毅;严志忠;陆瑨;冯治中;董吉荣;蔡学见 刊期: 2012- 09

  • 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14例报告

    目的探讨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后循环动脉瘤14例,其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8例,小脑上动脉瘤3例,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椎动脉解离性动脉瘤2例.6例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3例采用球囊辅助微弹簧圈栓塞,4例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治疗,1例椎动脉动脉瘤采用单纯Neuroform支架瘤颈成形术.结果10......

    作者:姬云翔;王业忠;赵冬;戴晶;刘祺;田卫东 刊期: 2012-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