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年第2期文章
  • 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和诊疗经验.方法2008年2月至2012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手术治疗外伤性迟发颅内血肿227例,对其中103例进行了二次手术.对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本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按照GOS评分标准:恢复良好23例,中残21例,重残23例,植物生存12例,死亡2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多部位颅骨骨折、合并高血压、凝血功......

    作者:刘企源;许文辉 刊期: 2013- 02

  • 亚低温状态下脑多参数监测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应用常规降颅压手段的评价

    目的分析亚低温治疗状态下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进行脑多参数监测的结果,评估常规降颅压手段的临床意义.方法42例sTBI患者(GCS<8分)进行亚低温治疗.对42例患者随机分组,对其进行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脑组织氧分压(PbtO2)和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等指标连续监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42例患者在亚低温治疗后CPP、PbtO2和SjvO2水平明显上升,IC......

    作者:孙洪涛;涂悦;魏正军;程世翔;王延民;张赛 刊期: 2013- 02

  •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创伤合并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重型颅脑创伤(sTBI)合并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患者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3例sTBI合并AT℃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1例.亚低温治疗组均于伤后24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分别测量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水平,同时监测患者颅内压(ICP)以及生命体......

    作者:杨细平;涂悦;孙洪涛;赵明亮;刁云锋;张赛 刊期: 2013- 02

  • 亚低温抑制重型颅脑创伤诱导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创伤诱导的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体外研究通过细胞液压冲击仪建立SK-N-SH细胞损伤模型,观察冲击1h、6h和12h后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体内研究通过小动物液压冲击仪建立大鼠重型颅脑损伤模型(2.4atm),接受或不接受亚低温治疗(33℃,4h).观察液压冲击6h、24h和72h后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以及亚低温对此变化的影响.结果SK-N-SH细胞在液压冲击后......

    作者:李晓红;涂悦;孙洪涛;陈翀;张赛 刊期: 2013- 02

  •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效果、手术时机与方式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难治性脑肿胀25例,其中双额大骨瓣减压组14例,保守治疗组11例.所有患者入院时行CT检查、颅内压监测、降颅压治疗.双额大骨瓣减压组入院后在不同时间内接受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术后继续颅内压监测;保守治疗组一直采用保守治疗降低颅内压,持续性颅内压监测.在出院后6个月随访,进行GOS......

    作者:李欢;郝淑煜;马骏;侯宗刚;张莹;许非藩;刘佰运 刊期: 2013- 02

  • 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与疾病负担影响的队列研究

    目的了解颅内压(ICP)监测在重型颅脑创伤(TBI)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对预后和经济负担的影响.方法抽取上海市5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收治的重型TBI住院患者535例,按是否行ICP监测分为两组(ICP组和非ICP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急性期总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寿命年费用及质量调整寿命年费用.结果重型TBI患者行ICP监测的比例为28.0%.ICP组患者的住......

    作者:袁强;刘华;姚海军;孙一睿;吴惺;吴雪海;金毅;高亮;胡锦 刊期: 2013- 02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持续脑灌注压监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术中持续脑灌注压(CPP)监测的意义.方法解放军第一○一医院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3例sTBI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较好(GOS4~5分)及较差(GOS1~3分)两组,对两组患者术中CPP、平均动脉压(MAP)及颅内压(ICP)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间ICP、CPP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MAP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陈克非;董吉荣;蔡学见;王玉海;时忠华;施栋良;徐勤义;金东 刊期: 2013- 02

  • 亚低温对急性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争议与展望

    低温是否具有保护急性神经损伤的作用,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一些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为低温对急性神经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提供了循证医学的证据.研究表明,低温对于心脏骤停和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的脑保护作用效果显著,对伴有颅内高压的患者疗效肯定,对创伤性脑损伤的患者尚存争议,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安全可行,对于颅内出......

    作者:张赛 刊期: 2013- 02

  • 坚持循证医学做好临床前瞻性研究

    2012年12月6日,我国神经外科领域第一个循证医学(evdiencebasedmedicine,EBM)组织——神经外科循证医学东方协作组(OrientalNeurosurgicalEvidence-basedTeam,ONET)在天津医科大学正式成立.ONET的目标是:促进循证医学发展,做好临床前瞻性研究,为我国神经外科临床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奠定基础.......

    作者:刘小海;包新杰;王任直 刊期: 2013-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