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年第1期文章
  •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potential,MEP)应用于临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根据刺激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经颅磁刺激MEP和经颅电刺激MEP,其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立(transcranialelectricalstimulationmotorevokedpotential,TES-MEP)被认为是在术中监测皮质脊髓运动通路有效而实用的方法,已广泛地用于术中神经监测[1].随着监......

    作者:马思远;乔慧 刊期: 2014- 01

  • 匹罗卡品癫痫模型研究进展

    颞叶癫痫(temporallobeepilepsy,TLE)占癫痫的半数以上,针对人类TLE动物模型的研究有较大的现实意义[1-2].匹罗卡品癫痫模型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3],该模型与人类TLE发展过程相似,是较理想的TLE动物模型之一.现将匹罗卡品癫痫模型的发展历史、建立方法、作用机制、应用范围及发展改良前景综述如下.......

    作者:刘阳;韩春雷;孟凡刚 刊期: 2014- 01

  • 颅内梭型动脉瘤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与治疗策略

    颅内动脉瘤根据形态学分类分为囊性与非囊性.梭型动脉瘤是脑动脉瘤的一种临床亚型,与囊性动脉瘤比较,梭型动脉瘤在病理学,血流动力学,解剖分布以及治疗等方面都有不同.虽然脑血管的解剖学发现内弹性膜的损伤是可能导致大多数梭型动脉瘤潜在的原因,但是更多关于发病机制导致损伤的研究是必要的.本文参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对现有的梭形动脉瘤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与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能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韩玉庆;杨新宇;杨树源;张建宁 刊期: 2014- 01

  •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垂体腺瘤是鞍区常见肿瘤,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侵袭性垂体腺瘤因其侵袭性生长,手术难以全切,术后复发率高,其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目前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还主要依赖术前影像学、术中所见(包括显微镜和内镜下)及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1].因三者所采用的标准不同,又有一定的主观因素,所以诊断差异性很大.由于各个标准的不足,很多研究者开始试图从肿瘤本身进行研究.分子生物学的进展更为这个研究......

    作者:位振清;王任直;王剑新;代从新;蔡锋;杨亚坤;焦永辉 刊期: 2014- 01

  • 前交通动脉解剖学研究

    鞍区病变的手术治疗,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仍是个挑战.额底纵裂是鞍区病变常见手术入路之一[1-4].前交通动脉复合体(ACoAC)为该区域十分重要的结构,其中尤以前交通动脉(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ACoA)变异多.因此掌握这一手术入路下前交通动脉的结构变异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模拟额底纵裂入路对于前交通动脉的解剖变异及穿支动脉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

    作者:樊玉良;朱春雷;吴斌 刊期: 2014- 01

  • 亚低温对颅脑创伤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颅脑创伤(TBI)后大鼠脑组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7周龄Wistar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顺序分为5组:正常组(Normal)、假手术组(Sham)、假手术联合亚低温组(Sham+HT)、颅脑创伤常温组(TBI,37℃)、颅脑创伤亚低温组(TBI+HT,32℃),每组8只.建立液压打击致TBI模型后即可采用亚低温干预持续6h.采用神经功......

    作者:张海博;程世翔;张赛;涂悦 刊期: 2014- 01

  • 70岁以上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显微外科治疗

    对于年龄大于70岁老年人,如何处理颅内动脉瘤比较棘手.我们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共行70岁以上颅内动脉瘤患者显微夹闭术36例,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男11例,女25例,年龄70~78岁,平均74.3岁.起病症状:突发神志不清14例,头痛33例,伴恶心、呕吐12例,偏瘫3例,上睑下垂2例,头晕1例.Hunt-Hess分级0级3例,Ⅰ级11例,Ⅱ级8例,Ⅲ级9例,Ⅳ级4例,Ⅴ级1例.......

    作者:冯九庚;曾春辉;洪涛;江志群;万贻绿 刊期: 2014- 01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周围脑实质CT灌注变化分析

    目的比较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24h内及6~8dSAH周围脑实质CT灌注变化情况,以探讨CT灌注成像在预测延迟性脑缺血(D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32例aSAH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发病24h内均行颅脑CT平扫、CT血管成像(CTA)及CT灌注成像(CTP)一站式检查,发病6~8d复查颅脑CT平扫及CTP.测......

    作者:童秋云;李瑞;陈伟建;杨运俊;林怡;吴楠;王殊;王宏清;许化致 刊期: 2014- 01

  • 枕下远外侧入路治疗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动脉瘤

    目的通过直线切口远外侧入路来治疗小脑后下动脉(PICA)近端动脉瘤.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枕下直线切口行远外侧入路外科处理PICA近端动脉瘤11例临床资料,并判断其疗效.11例破裂PICA近端动脉瘤,Hunt-Hess分级为Ⅰ~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2例.结果11例破裂PICA近端动脉瘤均因血管内栓塞困难改为开颅夹闭或孤立术.无一例死亡,3例术后出现吞咽困难,出院时症状好转,2例手术直接夹闭困难,行......

    作者:施铭岗;佟小光 刊期: 2014- 01

  • 颅内动脉瘤心动周期内搏动与破裂相关性的320排CT血管造影研究

    目的观察一个心动周期内颅内动脉瘤的搏动情况,探讨动脉瘤出现异常搏动点与破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2~11月期间行320排四维CT血管成像(4D-CTA)检查35例动脉瘤患者,根据CT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破裂动脉瘤(RIA)组和未破裂动脉瘤(UIA)组.采用东芝Aquilionone320排容积CT扫描,模拟冠状动脉CTA扫描模式,结束后应用原始数据进行重建,一个心动周期内得出时间间隔均为5%......

    作者:叶贤旺;黄求理;林元为;张杰;潘宇宁;高翔;蔺志清 刊期: 201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