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年第9期文章
  • 腰椎穿刺置管过度引流致急性脑疝的诊断与处理

    腰穿置管作为一种相对安全的脑脊液持续引流的操作,在临床上应用广泛[1],有作者报道腰大池过度引流导致意识障碍的加重甚至脑疝的发生[2].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置管患者158例中的6例出现急性脑疝并意识障碍加重,因诊断准确,处理及时得当,均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庞其军;赵颖;段世博;郗艳国;刘永杰;王志峰;王龙龙;李国京;杨志明 刊期: 2015- 09

  • 新疆地区三个民族35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调查

    目的调查新疆地区不同民族间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院前流行病学资料和院内救治状态.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在全新疆14家医院抽取在新疆居住时间≥10年的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35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历,对发病率(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14家医院所覆盖地区常住人口为基准)、患病特点、民族分布及治疗现状进行分析.结果3550例患者中,汉族2386例,维吾尔族985例,哈萨克族......

    作者:朱立仓;赵冬;徐上知;姬云翔;王洋;何学君;徐伟华;秦志勇;张忠民 刊期: 2015- 09

  • 锁孔入路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9月至2013年12月采用锁孔微创入路手术治疗28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大动脉瘤6例,巨大动脉瘤9例;破裂动脉瘤13例,未破裂动脉瘤15例;5例伴有多发性动脉瘤.其中经眉弓额下锁孔入路22例(对侧入路2例),翼点锁孔入路6例.结果28例眼动脉动脉瘤中夹闭27例,1例后......

    作者:兰青;朱卿;许亮;王中勇 刊期: 2015- 09

  • 影响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成年人中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约为2%[1],其中多发动脉瘤约占25%~30%[2].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见的原因,首次破裂出血后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可高达1/3[3].虽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SAH的致死率有所下降,但对影响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的研究一直是近年的热点,本文对影响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陈勇春;陈伟健;陈晓;曹国全;范良好;谭显西;李则群;杨运俊;郭献忠 刊期: 2015- 09

  • 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治疗策略及进展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治疗策略及进展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61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行脑室型颅内压探头植入术,术后持续监测颅内压及引流脑脊液,当病情出现进展恶化时即开颅手术治疗.结果病情未恶化、保守治疗38例(62%);病情恶化并行手术治疗23例(38%),两组之间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额角间夹角>12......

    作者:陈克非;董吉荣;王玉海;时忠华;徐勤义;夏天 刊期: 2015- 09

  • 自体骨与钛网两种颅骨修补方案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自体冰冻颅骨修补与三维CT成型钛网修补两种颅骨修补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及其原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216例因颅脑伤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行自体冰冻颅骨修补的患者与同期139例行三维成型钛网修补的患者进行多中心对照研究,比较两方案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差异,以及不同时间窗修补术后术区近期(术后1个月内)及远期(术后1个月~3年)感染的差异.结果两种修补方案......

    作者:曹轲;李宗正;刘玉飞;武弋;段兴浩;杨振兴;黄德俊;万定;田立庄 刊期: 2015- 09

  • 上矢状窦中1/3窦旁脑膜瘤的手术处理策略

    目的探讨有效切除上矢状窦中1/3窦旁脑膜瘤的方法以便提高其临床疗效,并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通过采用患侧卧位并尽可能保留上矢状窦和引流静脉的前提下行肿瘤相对保守的切除策略,当肿瘤残留明显或随访期间肿瘤进展则给予辅助放射治疗,后对手术疗效及其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4例患者中96例(77.4%)获得全切除,28例(22.6%)大部切除.术后随访6~60个月,复发13例(10.5%)......

    作者:施铭岗;佟小光 刊期: 2015- 09

  • 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在神经外科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吲哚菁绿(indocyaninegreen,ICG)是一种近红外线荧光三碳菁绿染料,其大吸收波长、大荧光波长分别为805、835nm.ICG经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后,与血液中的球蛋白等结合并存在于血管内,在近红外光源及荧光摄影机下,可发出荧光使含有ICG的血管显影,并终在肝脏降解后被排出体外.......

    作者:钱明禹;刘青林;李刚 刊期: 2015- 09

  • 快速局部低温控制癫痫发作的研究进展

    目前癫痫治疗仍然以抗癫痫药物作为首选,但30%~40%的患者因癫痫发作控制不满意,或因无法耐受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应用所引起的毒副反应终发展为药物难治性癫痫[1].虽然部分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但是手术疗效并不完全令人满意,尤其是新皮质癫痫患者,不仅手术预后较差,还常常会引起术前无法预测的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高达30%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存在促使医学工作者寻找新型、理想的替代治疗方法......

    作者:任国平;杨小枫 刊期: 2015- 09

  • 脑深部电刺激术靶点定位方法的现状及进展

    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brainstimulation,DBS)是指对脑深部特定部位进行电刺激,从而达到治疗或缓解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或障碍的目的.DBS具有选择性好、靶点明确、微创、可调、可逆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重度抑郁、酒精/药物成瘾等疾病的缓解与治疗中[1-2].......

    作者:耿馨佚;何江弘;王守岩 刊期: 2015-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