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8年第5期文章
  • 迷走神经电刺激术治疗进食性癫痫一例并文献复习

    进食性癫痫(eatingepilepsy,EE)属于反射性癫痫(reflexepilepsy,RE),是少见的癫痫综合征.EE对抗癫痫药物反应不佳,手术治疗中央盖起源的EE引发偏瘫的风险高,EE是癫痫外科的治疗难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于2014年3月收治1例EE患者,给予迷走神经电刺激术(vagusnervestimulation,VNS)治疗,随访3年6个月,术后癫痫缓解率达到......

    作者:张弨;王秀;赵宝田;邵晓秋;张凯;张建国 刊期: 2018- 05

  •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靶点选择的研究进展

    癫痫是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及刻板性的特点,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1].癫痫的患病率为0.7%~3%,其中20%~30%的癫痫患者经过规范化治疗后不能控制发作,为难治性癫痫[2].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brainstimulation,DBS)作为一种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在特定靶点植入电极,给予适当电刺激,调节脑组织功能活动,能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并且......

    作者:范文斐;刘献志 刊期: 2018- 05

  • 手术导航在脊髓脊柱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现代神经外科的高速发展与高科技创新密切相关.从70年代CT和手术显微镜的问世,到80年代的磁共振成像(MRI),以及90年代的手术导航技术,都是推动神经外科发展的巨大动力.由于神经系统疾患的特殊性以及神经组织的不可再生性,长期以来,神经外科医生始终不懈地追求手术的精准性和微创性;同时,神经外科医生又是将高新科技转化至临床医学的生力军.有些高科技新技术一经出现就迅速被临床采纳,如手术显微镜、手术导航......

    作者:孙振兴;王贵怀;王劲 刊期: 2018- 05

  • 黄腐酚对催乳素腺瘤MMQ细胞生物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黄腐酚对催乳素腺瘤MMQ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MMQ细胞分为黄腐酚组和对照组,黄腐酚组给予不同剂量(0.1μmol/L、1.0μmol/L和10.0μmo]/L)的黄腐酚,对照组给予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细胞增殖实验(MTS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水平;DCFH-DA染色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的水平.实时定量PCR法(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侵......

    作者:郑淑荣;杨晶晶;徐宁;高华 刊期: 2018- 05

  • 不断挑战复杂难治性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的“复杂与难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取决于不同时代医学界对颅内动脉瘤的认知程度与诊疗技术水平.从伊姆霍提普(Imhotep)早的简单形态描述,到如今在分子病理及血流动力学方面深入的机制研究;从单纯的颈动脉结扎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到如今先进的多模式治疗策略和技术平台的建立,往昔的“复杂与难治”性颅内动脉瘤,其概念和类型已发生了变化,现在已成为了常规和普通手术.尽管如此,现代意义上的复杂与难治,......

    作者:游潮 刊期: 2018- 05

  • 血管内治疗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PICA远端动脉瘤患者,共42例,其中38例为破裂动脉瘤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Ⅲ级;窄颈囊状动脉瘤28例,宽颈囊状动脉瘤6例,梭形动脉瘤8例.37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5例采用Onyx胶闭塞载瘤动脉.结果42例患者均成功治疗.37例单纯......

    作者:刘仑鑫;谢晓东;王朝华;张昌伟;林森;伍聪;徐丁;王婷 刊期: 2018- 05

  •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18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其中17例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201例行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常规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判断动脉瘤的栓塞效果.术后3、6、12、24、36个月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为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成像(CTA),评估颅内动脉瘤栓塞情况并统计复发率.......

    作者:韩建保;梁国标 刊期: 2018- 05

  • 经眶外侧入路夹闭破裂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经眶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夹闭破裂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7月至2016年6月经眶外侧入路手术夹闭的破裂FPCA动脉瘤患者,共55例,其中规则囊状动脉瘤41例,不规则囊状动脉瘤11例,梭形动脉瘤3例.结果55例患者的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其中完全夹闭49例(89.1%),瘤颈残留5例(9.1%),瘤体残留1例(1.8%).......

    作者:彭汤明;董劲虎;杨晓波;黄昌仁;万伟峰;陈礼刚;江涌 刊期: 2018- 05

  •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不同类型的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动脉瘤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8例MCA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的解剖分型分别采取开颅夹闭术治疗(手术组,66例)和血管内治疗(介入组,52例);根据影像学资料分为经典型(46例)、偏侧型(49例)和累及双干或多干型(23例).对各型接受血管内或开颅夹闭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改良Ran......

    作者:王友达;郭锋;张德鑫;李金星;蔡菁;于建军;孟凡国 刊期: 2018- 05

  •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PED治疗的12例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发动脉瘤11例,多发动脉瘤1例,共13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为11.5~28.0mm,平均(18.6±5.1)mm.13个动脉瘤均采用PED覆盖瘤颈,其中6个动脉瘤联合弹簧......

    作者:程美雄;张天;谭海斌;李自立;黄光富;王震宇 刊期: 2018-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