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8年第02期

凝血指标对于颅脑创伤患者住院病死率的预测价值

赵剑斓;袁强;吴惺;虞剑;杜倬婴;孙一睿;吴雪海;胡锦

关键词:颅脑损伤, 凝血酶原, 医院死亡率, 预测模型
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TBI)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以及评估凝血指标对TB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4年12月至201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2 319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凝血指标.根据是否纳入凝血指标分别建立两种住院病死率的预测模型:模型A涵盖基本预测因子,包括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瞳孔反应、损伤类型、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等;模型B在模型A的基础上,加入凝血功能检测的相关结果.对两种预测模型进行内部与外部验证.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通过Hosmer-Lemeshow(H-L)检验评估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 319例TBI患者,其中432例(18.63%)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TBI后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与患者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影响TBI患者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包括:血小板计数偏低(<100×109/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1.25、凝血酶原时间(PT)> 14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6 s、D-二.聚体>5 mg/L和纤维蛋白原<1.5 g/L(均P<0.05).年龄、瞳孔对光反应、GCS评分、是否合并硬膜外血肿、血糖水平、INR> 1.25以及APTT >36 s是影响TB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模型外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A和B均有良好的区分度(A:c=0.868;B:c=0.875).但模型B的校准度(H-L检验,P=0.152)较模型A更好(H-L检验,P=0.046).结论 凝血指标是TBI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纳入凝血指标对患者住院死亡风险进行预测能增加预测的校准度,提高预测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