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LVIS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附二例报告)
熊叶;谭显西;李则群;郑匡;严志远;潘心瑶;钟鸣
关键词:
摘要: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BBA)是一种起源于颈内动脉(ICA)床突上段近端前壁或前内壁而与ICA分支无关的动脉瘤.因术中所见多为宽基底、瘤壁菲薄、可见的血流、外表鲜红色,呈“血泡样”故而命名[1].BBA较罕见,约占颅内所有动脉瘤的0.3% ~ 1.0%,占颅内ICA动脉瘤的0.9%~6.5%[2].BBA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临床表现,由于BBA瘤壁薄,再出血率高,故明确诊断后应采取积极治疗[3-4].目前,尽管BBA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仍没有佳的治疗方案[5].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LVIS支架治疗2例颈内动脉BBA,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