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年第01期

破裂动脉瘤栓塞术中再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处理方法

张炘;段传志;李铁林;汪求精;龙霄翱;罗斌;Tamrakar Karun;何旭英;李西峰;刘晓平;权涛;顾大群;苏世星;赖凌峰

关键词:动脉瘤, 破裂, 术中再破裂, 危险因素, 处理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IPR)的危险因素、破裂后的处理方法,评估术后临床效果,为今后术前评估IPR的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IPR的治疗策略提供经验性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1 628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IPR的危险因素,并总结IPR的治疗策略,术后所有IPR患者定期接受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评估该治疗策略的临床疗效.结果 IPR的发生率为0.98%,死亡率为37.50%.存活的10例患者中有8例得益于发生IPR后立即快速完成动脉瘤栓塞以及静脉注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钠逆转抗凝,2例得益于急诊脑室外引流.但是7例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3例完全康复.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 OR 21.086,95% CI 2.009 ~ 221.333,P=0.011)、颅内动脉粥样硬化(OR 39.246,95% CI 2.949~522.373,P=0.005)、FisherⅢ级(OR 127.139,95%CI 3.340~4 839.744,P=0.009)、脑血管痉挛Ⅰ级(OR 111.888,95%CI 4.154 ~3 013.480,P=0.005)和Ⅱ级(OR 93.024,95%CI 5.256~1 646.527,P=0.002)为颅内破裂动脉IPR的危险因素;颈内动脉分叉近端和基底动脉主干处(OR 0.003,95% CI 0.000~0.101,P=0.001)以及Hunt - HessⅡ级(OR 0.003,95% CI 0.000~0.316,P=0.015)为IPR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颅内动脉粥样硬化、FisherⅢ级以及存在脑血管痉挛(Ⅰ级和Ⅱ级)的患者容易发生IPR;颈内动脉分叉近端和基底动脉主干处以及Hunt - HessⅡ级的动脉瘤较少发生IPR.IPR发生后立即快速完成动脉瘤栓塞,同时予静脉注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钠逆转抗凝是急诊救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