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年第02期

巨大泥砂样慢性硬膜下血肿一例

刘峥;黄其雄;陈宏颉;张锡增;杨朋范

关键词:泥砂, 血肿腔, 内容物, 锥颅引流, 桥静脉, 陈旧性, 肢体肌力, 生理盐水冲洗, 清除, 切口, 骨窗设计, 残留, 左侧大脑半球, 愈合, 血液, 手术, 矢状窦, 脑脊液, 密度, 开颅
摘要:患者 男,42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后间歇性头痛7年,加重伴右侧肢体无力3月就诊。查体:眼底双侧视乳头水肿,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头颅CT示左侧半球颅骨内板下半月形混杂密度占位,部分呈环形分隔样改变。行左顶单孔锥颅引流,置入2.5mm内径硅胶管顺利引流出酱油样陈旧性血液200ml,反复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留置引流,4天后拔管,症状缓解。但2周后头痛复发,复查CT示原血肿腔稍有缩小,腔内仍残留与术前相似混杂密度内容物,同侧脑室仍受压。故在全麻下行左额颞顶开颅,术中发现血肿包膜较厚,达4mm,在骨窗范围内切除外膜7cm×7cm大小,进入血肿腔发现有大量“泥砂样”内容物,用强力吸引无法清除,只能用剥离匙逐渐刮除,其范围波及整个左侧大脑半球表面及颅底。由于矢状窦侧 “泥砂样”内容物中包含有桥静脉,故运动区重要桥静脉的附近无法清除干净,由于术前估计不足骨窗设计较小,对前中颅窝底血肿无法清除干净;血肿内膜均未处理或损伤。手术中共取出“泥砂样”内容物体积约11cm×11cm×11cm,术后切口7天愈合。但出现间歇性发烧,14天头皮切口部分破溃渗出少许黄色粘液,侧卧位腰穿ICP160mmH2O,脑脊液检验正常。经过2周局部的换药等处理切口仍未愈合,再次复查CT示原血肿腔缩小,额极及前中颅窗底部仍有血肿残留,故第二次开颅,扩大骨窗清除残留的泥砂样内容物,去骨瓣减压。“泥砂样”内容物病理报告为机化血肿。二次手术后8天切口完全愈合,发烧停止,CT示血肿腔内容物完全干净,共住院2月,肢体肌力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讨论 表现为泥砂样巨大CSDH实属罕见。本例特点病程长,CT示多个环形分隔样混杂密度阴影,血肿腔内含泥砂样机化物质+酱油样陈旧性血液,血肿包膜较厚。显然仅靠锥颅引流不能治愈。锥颅引流虽然引流出陈旧性的血液,但冲洗到血肿腔内的生理盐水与残留的泥砂样内容物共存,其高渗作用使血肿包膜外脑脊液较快进入腔内,腔内压力增高使脑重新受压,因此症状较快复发。开颅手术是唯一治疗手段,但这种情况骨窗设计应足够大,以能涉及整侧大脑半球包括颅底为佳,在处理矢状窦侧时注意勿损伤重要桥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