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未破裂脑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未破裂脑动脉瘤外科手术治疗的危险性。方法 1988年3月至1998年3月我科经显微外科治疗的未破裂脑动脉瘤78例(92个动脉瘤),男41例,女37例,年龄35~73岁,平均54.2岁。结果 78例致残4例,死亡2例,致残率为5%,死亡率为3%。致残率与病人年龄、动脉瘤的多少、动脉瘤的大小和动脉瘤的部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死亡率与下列因素无关:发病年龄、多发动脉瘤及动脉瘤直径,而与动脉瘤的部......
作者:姚长义;梁传声;王运杰;孙守成;杨国瑞 刊期: 2001- 02
-
动脉瘤病人住院期间再出血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期间动脉瘤破裂死亡的发生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988年6月至1997年6月在住院期间(术前))因动脉瘤再破裂而死亡的45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病人中42例既往有1~3次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住院后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前(DSA))出血死亡者23例,造影后出血死亡者22例,其中5例出血与脑血管造影有关,24例再出血发生在动脉瘤自然出血高峰期内(4~10天),住院期间出......
作者:李京生;赵继宗;齐巍;贾文清 刊期: 2001- 02
-
脑动静脉畸形的3D-CTA形态学评价
目的 评价3D-CT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23例脑AVM病例同时行3D-CTA与DSA检查,两者对照研究。结果 23例脑AVM术前3D-CTA检查阳性诊断率100%,无假阳性和假阴性。与DSA比较:(1)供血动脉的来源、数目和形态判断完全吻合;(2)引流静脉判断完全吻合19例(83%),部分吻合者4例(17%);(3)病灶部位判断完全吻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脑AVM的......
作者:陈衔城;吴劲松;陈爽;史玉泉;左长京;黄峰平 刊期: 2001- 02
-
前循环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 对1985年以来经手术治疗的18例前循环巨大动脉瘤作一回顾性分析。方法 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11例,动脉瘤孤立或孤立后切除4例,动脉瘤切除或孤立后载瘤动脉重建2例,动脉瘤包裹1例。结果 动脉瘤瘤颈夹闭术的11例病人中,除1例术前Hunt-Hess分级IV级的病人术后重残外,均恢复良好。动脉瘤孤立或孤立后切除的4例病人中,1例后交通动脉瘤(PCoA)病人虽术前血管造影证实侧支循环充分,但术后出现......
作者:史继新;王汉东;杭春华;潘云曦;谢伟;樊友武;成惠林;刘承基;邬祖良 刊期: 2001- 02
-
活体和离体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的比较
目的 探讨离体和活体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的优缺点。方法 对通过22条犬椎动脉造影、视交叉穿刺注入血小板、红细胞,不同时间观察基底动脉收缩情况。13条犬麻醉后,股动脉放血、猝死、摘出基底动脉作成动脉条,Loker-Ring营养液中,观察5-HT作用后收缩情况,动脉条一组作了内皮剥脱。结果 注入血小板血浆,注射当时引起稍重度收缩,注射后4小时、72小时无明显收缩。注入红细胞,注射当时无明显收缩,注射4小......
作者:蒋昆;孙德麟 刊期: 2001- 02
-
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42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施行显微外科直视手术并用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评定治疗结果。结果 42例中37例行动脉瘤夹闭术,3例行孤立术,1例行包裹术,1例行载瘤动脉近端阻断。手术后早期恢复良好37例,重残3例,死亡2例。29例经4个月~7年随访,恢复良好或中残27例,重残和死亡各1例。结论 颅内复杂动脉瘤手术需要采取充分的显露、血管临时阻断、脑保......
作者:许百男;周定标;余新光;张远征;李宝民;姜金利;潘隆盛;佟怀宇;张军;张纪;段国升 刊期: 2001- 02
-
MDS与GDC囊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初步比较(附120例125个动脉瘤报告)
目的 比较机械可脱式弹簧圈(mechanicaldetachablespiral,MDS)与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囊内栓塞颅内动脉瘤。方法 对比分析1995年3月至1999年7月120例125个动脉瘤中,用MDS栓塞的(64例66个)与用GDC栓塞的(48例51个)病人、动脉瘤、栓塞结果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MDS和GDC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治......
作者:王大明;凌锋;李萌;张鸿祺;缪中荣;宋庆斌;郝蔓春;张洋 刊期: 2001- 02
-
前组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
目的 研究和改进显微外科手术技术,以提高前组循环动脉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77例85个前组循环动脉瘤。在诊断上、术前和术后采用3D-CTA以发现和勾划动脉瘤,并与DSA对照。在手术上采用颅底入路、近侧载瘤动脉暂时性阻断、动脉瘤内减压、多瘤夹夹闭、瘤颈逐步缩窄、动脉瘤切除等技术。结果 出院时优良者65例(85%)、轻残6例、重残3例、死亡3例,其中Hunt-Hsess分级0~Ⅲ级者无......
作者:沈建康;胡秉诚;赵卫国;孙青芳;胡锦清 刊期: 2001- 02
-
血管内治疗46例宽颈颅内动脉瘤
目的 报告并评价46例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自1997年以来对于46例宽颈动脉瘤采取多种技术联合治疗。其中用3D电解微弹圈“筐篮”技术栓塞治疗27例,用球囊载瘤动脉再塑形联合GDC栓塞17例,用支架联合GDC栓塞2例。结果 使用筐蓝技术治疗的27例中完全闭塞者为22例,有5例不完全闭塞;17例球囊再塑型技术治疗的动脉瘤,11例完全栓塞;2例支架加微弹簧圈栓塞,1例完全栓塞,1例近全栓塞......
作者:吴中学;杨新健;姜除寒;李佑祥;张友平;王忠诚 刊期: 2001- 02
-
神经外科网上继续教育
作为一个神经外科医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更新陈旧的知识。终生学习意味着要不断地继续教育。怎样才能有一个便利、快捷的方式来进行自我继续教育呢?科技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高速公路延伸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上网成了人们日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上网干什么?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Internet就像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故......
作者:彭远 刊期: 2001- 02
动态资讯
- 1 超选择颈外动脉栓塞治疗颅脑损伤合并顽固性鼻衄二例
- 2 纵裂翼点入路处理上突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 3 顺铂在TRAIL/APO-2L致胶质瘤细胞凋亡作用中影响机制的研究
- 4 自体可复性浮动骨瓣临床应用的研究
- 5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膜细胞瘤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 6 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7 亚低温状态下脑多参数监测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应用常规降颅压手段的评价
- 8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 9 额颞顶联合入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并小脑幕切迹疝
- 10 第九届亚太地区国际颅底外科大会纪要
- 11 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海绵窦瘘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12 伽玛刀治疗颞叶癫痫的研究进展
- 13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治疗111例报告
- 14 垂体瘤的体外侵袭模型-Boyden小室法的建立和特点
- 15 颈椎后路螺钉-钛棒(板)内固定技术:初步临床报告
- 16 重度烧伤后脑出血伴口音改变一例
- 17 头皮巨大畸胎瘤一例
- 18 重型颅脑创伤的救治经验与思考
- 19 椎管内外沟通肿瘤手术中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 20 中型颅脑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时间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