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
脑干旁巨大副神经鞘瘤一例
患者 女,57岁。因持续性枕部疼痛6年,加重半年并出现多汗、发音嘶哑、吞咽呛咳、行走步态不稳入院。检查:意识清,发音低哑,悬雍垂轻度左偏,舌后1/3味觉减退,双侧咽反射均迟钝,转颈耸肩两侧对称乏力,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张力稍高,病理征(+),共济运动差。两次头颅CT检查仅显示脑室扩大;MRI检查示:枕骨大孔上延髓右前方见一3.2cm×3cm×3cm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延髓受压向左后移......
作者:李宪中;苏建安;黄育涛 刊期: 2001- 02
-
罕见脉络膜前动脉远端动脉瘤一例
患者 男,38岁。因反复头痛伴呕吐1月加重8天入院。查体:神清,颈阻(+),双侧克氏征(+),余神检(-)。CT平扫“脑室内出血,右侧为主”。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右侧脉络膜前动脉远端动脉瘤(DACAA)。在全麻下行右侧DACAAA切除术,见脑室内有褐色陈旧性凝血块,清除后见颞角内有一约3cm×2.5cm×2cm之球形动脉瘤(AN),AN源于脉络膜前动脉(ACA)末梢,电凝阻断ACA后完整切......
作者:钟东;唐文渊 刊期: 2001- 02
-
巨大泥砂样慢性硬膜下血肿一例
患者 男,42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后间歇性头痛7年,加重伴右侧肢体无力3月就诊。查体:眼底双侧视乳头水肿,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头颅CT示左侧半球颅骨内板下半月形混杂密度占位,部分呈环形分隔样改变。行左顶单孔锥颅引流,置入2.5mm内径硅胶管顺利引流出酱油样陈旧性血液200ml,反复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留置引流,4天后拔管,症状缓解。但2周后头痛复发,复查CT示原血肿腔稍有缩小,腔内仍残留与术前相似混杂......
作者:刘峥;黄其雄;陈宏颉;张锡增;杨朋范 刊期: 2001- 02
-
硬脑膜动静脉瘘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Sachs于1931年首次报道的[1]。它是累及硬脑膜及其附属物大脑镰和小脑幕等的一类血管畸形,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的10%~15%,幕上动静脉畸形的6%,幕下动静脉畸形的35%[2]。硬脑膜动静脉瘘可发生于硬脑膜的任何部位,但以横窦,乙状窦,海绵窦为多见。多年临床观察发现DAVF可能与创伤,炎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血液高凝状态或某些先天性疾病有关,但具体的发病机理仍未能理......
作者:姜除寒;吴中学 刊期: 2001- 02
-
脑-硬脑膜-动脉-肌肉贴合术治疗儿童moyamoya病
我科自1994年8月至1998年5月共收治儿童moyamoya病7例,全部采用脑-硬脑膜-动脉-肌肉贴合术治疗,本文对此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手术经验及适应证的选择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男3例,女4例。平均年龄4.2(3~6)岁,病程1~4年。症状以阵发或频繁发生的短暂性缺血(TIA)为主,2例病人出现突发性偏瘫及癫痫;1例出现感觉和语言障碍。7例患者术前均行全脑血管造影,1例大脑前动脉末端狭窄......
作者:秦怀洲;高国栋;赵振伟;李永林;梁秦川 刊期: 2001- 02
-
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手术治疗
我院从1990年开始对84例颅内破裂动脉瘤选择了急性期手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男性47例,女性37例。年龄从31岁到68岁,平均43.2岁。其中二次出血15例,三次出血4例,高血压病史11例。 2.临床表现:术前按Hunt分级:Ⅰ级25例、Ⅱ级38例、Ⅲ级12例、Ⅳ级5例、Ⅴ级4例。70例有脑膜刺激症状,患侧动眼神经损伤12例,视神经损伤5例,伴有不同程度瘫痪23......
作者:杨立庄;杨冬晓;蒋传路;叶伟;薛可瑞 刊期: 2001- 02
-
96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
1990年至2000年3月,我们手术治疗96例颅内动脉瘤1996年6月前32例,手术死亡3例;而近4年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积极预防及处理术中出血和术后脑血管痉挛,连续手术64例无死亡,现报告如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临床资料及方法 1.一般资料:男42例,女54例。年龄24~72岁,40岁以下17例,40~60岁52例,60岁以上27例。除5例巨大动脉瘤外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 2.影像学......
作者:黄光富;蒋万书;袁利民;张立福;陈隆益;陈勇;刘卫东;李自立;冯海龙;廖晓灵;谭海斌;唐建 刊期: 2001- 02
-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中处理
我院自1996年9月至1999年9月共收治颅内动脉瘤54例,现就显微手术中的有关问题讨论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31例,女23例。年龄16~69岁,平均48岁。临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头痛呕吐为首发症状,其中轻偏瘫或两下肢活动差15例,动眼神经麻痹4例;有神志不清史12例。本组15例有反复破裂出血史,其中1周内再次出血者8例。 2.辅助检查:CT均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伴脑室内出......
作者:吴近森;诸葛启钏;王均炉;钟鸣;郑伟明;瞿宣兴 刊期: 2001- 02
-
实验性颅高压与眼内压、脑血流关系的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实验用家兔30只,随机分成两组,制备颅内压阶梯升高动物模型,第一组采用无创伤性压陷式眼压计测量眼内压;第二组采用前房穿刺直接法测量眼内压,两组均测量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自1.33kPa始颅内压每升高0.67kPa(5mmHg)为一阶梯,每一阶梯维持5分钟。加压过程持续2小时,维持舒张期末脑血流接近或等于零状态颅内压水平20分钟,实验结束24小时后处死兔,取全脑备病理检查。 二、结......
作者:尹先印;尹绍雅;牛光明;苏芳忠 刊期: 2001- 02
-
婴儿维生素K缺乏出血致急性硬膜下血肿五例分析
一、临床资料 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2~8个月,5例均起病突然,长时间36小时就诊。昏迷4例,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前囟饱满,颅缝裂开。1例烦躁、嗜睡,5例均在发病的同时出现抽搐,频繁呕吐。4例伴有明显贫血。5例均行头颅CT检查,左侧硬膜下血肿3例,2例右侧硬膜下血肿其中1例伴硬膜下积液,体积均在颅内体积的1/5以上,中线结构明显移位。实验室检查:凝血时间>10分钟,凝血酶及凝血酶元时间均......
作者:吕晓东;王明慧;许岭;文家明;矫恒盛;高斌;关志祥;潘淑云 刊期: 2001- 02
动态资讯
- 1 儿童基底节区未成熟畸胎瘤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 眶颅穿通伤致开放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一例并文献复习
- 3 视神经损伤合并颈内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
- 4 神经内镜下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
- 5 颅内软骨肉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 6 经皮穿刺麦克氏囊内注射甘油治疗三叉神经痛远期疗效观察
- 7 碘伏浸泡冷冻保存颅骨骨瓣308例报告
- 8 环池变化对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预后判断
- 9 托起生命——神经外科手术艺术论
- 10 应用脊神经后根入髓区毁损术治疗截瘫后顽固性疼痛
- 11 弥散张量成像联合电生理监测在髓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 12 蝶眶脑膜瘤18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 13 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研究
- 14 左前臂带蒂全厚层皮瓣移植治疗巨大头皮缺损一例
- 15 伽玛刀治疗垂体微腺瘤的远期分析
- 16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取人脑胶质瘤差异表达的基因及一条全长新基因的研究
- 17 静脉压迫致三叉神经痛分型及手术策略
- 18 地震致头皮损伤感染伤口的分析
- 19 儿童室管膜瘤的治疗进展与预后
- 20 儿童颅内肿瘤致认知功能损害的评估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