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年第5期文章
  • 脑内病灶简易精确CT头表定位法

    受日本学者工作的启发[1],近期我们利用CT机都具备的功能开发出一种更简易、精确的脑部病变体表投影CT定位方法,不需添加任何设备和软件,具有更简便易行,精度高,便于普及的优点,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尹卫;齐辉;黄允冶;姜国银 刊期: 2003- 05

  • 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处理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处理动脉瘤继发缺血性脑功能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63例颅内动脉瘤夹闭过程中行载瘤动脉临时阻断,术后根据相应部位有无脑功能障碍,CT检查阻断血管供应区有无新鲜梗塞灶为标准判断是否造成缺血性脑损伤,并按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所在部位、Hunt和Hess分级等进行分组对照.结果63例载瘤动脉临时阻断时间3~59min,术后共有12例出现缺血性脑损伤表现,其中术前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作者:孙正辉;许百男;周定标;余新光;张远征;姜金利;卜博;雪梅;姜燕 刊期: 2003- 05

  • 经弹力酶和胶原酶联合处理的动脉瘤模型

    目的试图建立形态、病理和行为表现都更加逼真的顶端动脉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大白兔8只,将双侧颈总动脉显微吻合重建成为类似于基底动脉顶端的形态,将经过弹力酶和胶原酶处理的动脉段移植到动脉弓的顶端,形成顶端动脉瘤模型.分别于动脉瘤建立后即刻和2周后测量动脉瘤的直径,并于2周后取出动脉瘤及其载瘤动脉进行病理研究.结果共制作顶端动脉瘤模型8个,1枚动脉瘤模型建立术后24h破裂,1个动脉瘤术后2周破裂.动脉瘤......

    作者:杨新健;李岩;赵文治;吴中学;张彦芳;张晓龙;丁光宏 刊期: 2003- 05

  • 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根据临床体会探讨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的患者56例,根据造影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结果共发现32人37个颅内动脉瘤,分别采取了血管内治疗、手术夹闭等不同的治疗方案.结论3D-DSA极大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为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手术夹闭提供了可靠保障.具有准确、安全和操作方便的特点,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郭晓明;李安民;王星星;张志文;李佑祥;傅相平;查韦光;杜程钢;易林华;梁树立;刘爱军;何建军;鲁晓贺 刊期: 2003- 05

  •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目的探讨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效果、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经股静脉-岩下窦入路和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到达病变侧海绵窦,用GDC、EDC、游离弹簧圈和丝线等多种栓塞材料填塞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结果应用两种静脉入路对13例病人的17侧海绵窦进行了栓塞治疗.10例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和瘘口完全闭塞.3例虽将海绵窦闭塞,但仍残留岩下窦的引流(1例)和翼丛引流(2例......

    作者:吴中学;姜除寒;罗俊生 刊期: 2003- 05

  • 慢性静脉压增高状态下脑微循环的动态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静脉压增高状态下脑微循环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Wistar雄性大鼠16只(对照组An=6;实验组Bn=10),全身麻醉下行右侧颈总动脉与右侧颈外静脉端端吻合.利用激光多普勒扫描技术测定吻合前-后以及2周后吻合部结扎前-后脑表25处局部脑血流(1CBF)和局部脑血流量(lCBV)的变化,区域脑血流(rCBF)和区域脑血流量(rCBV)分别用各自的25个数据的中位数表示.A组:单纯右颈总动脉......

    作者:宋振全;魏学忠 刊期: 2003-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