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年第4期文章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组织病理和免疫表型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1997年-2002年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35例病例,均排除了其他部位淋巴瘤.本组患者HIV检查均阴性,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6岁-72岁,平均年龄52岁.......

    作者:王宏勤;范益民;毛伯镛;李丹;张尚福 刊期: 2004- 04

  • 急性颅脑创伤患者IL-6,TNFa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共48例,男31例,女17例,平均年龄44.06岁,均为头颅CT或MRI显示有脑内血肿或挫伤的病人.其中入院时GCS平均为9.73±3.98分,≤8分的共22例;6个月后进行GOS评分.......

    作者:俞学斌;金国良;丁建仁;王晓明;李锦泉 刊期: 2004- 04

  • 亚低温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40例病人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6~68岁,平均55岁.高血压病史10~15年,平均12年.发病至入院不超过8h,发病后所有病人均经头颅CT扫描明确诊断及确定手术方案.意识状态分级:Ⅰ级17例,Ⅱ级12例,Ⅲ级4例,Ⅵ级5例,Ⅴ级2例.血肿的部位均为外侧型,血肿量为30~60ml,平均45ml.所有病人均急诊在全麻下行颞顶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于侧脑室额角置一硅胶引流管用于......

    作者:韩昆;孟庆海;张文德;姚维成;王峰;郭建平 刊期: 2004- 04

  • 额颞及额颞颧入路中面神经额颞支的保护

    目的了解国人面神经额颞支在颞区的显微解剖.并结合此显微解剖学特点在临床额颞及额颞颧开颅中对面神经额颞支进行保护.方法应用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10例(20侧),模拟额颞颧入路进行面神经额颞支显微解剖学研究.对临床中24例利用筋膜间皮瓣技术进行额颞及额颞颧开颅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标本中,颞区均存在三层筋膜及三层脂肪垫.在颞区前下角的弧形区域内,颞浅筋膜与颞深筋膜浅层间存在粘连,失去了正常的疏松腱......

    作者:田继辉;孙涛;于春江;张庆华;刘仲涛 刊期: 2004- 04

  • 人突变型TRAIL体外诱导脑恶性胶质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观察人突变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体外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设计90个碱基突变的人TRAIL全长基因,分四段合成,然后拼接获得全长寡核苷酸,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2T,转化E.coliDH-5α,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融合蛋白,凝血酶切得到单纯的TRAIL蛋白.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纯化产物体外对人A17......

    作者:关良;冯健男;王国华;阙海萍;刘少君 刊期: 2004- 04

  • 颅内动脉瘤急性期微弹簧圈栓塞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微弹簧圈(GDC)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采用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技术治疗104例急性期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给予腰穿、抗血管痉挛治疗.结果100%栓塞84例,95%栓塞14例,90%栓塞6例.术后随访无死亡病例,患者功能进一步恢复,所有患者均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对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采取电解可脱微弹簧圈治疗及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明显降低了患者死亡率和病......

    作者:梁国标;李志清;魏学忠;熊剑;韩松;连正华 刊期: 2004- 04

  • 丝素膜代人工硬脑膜的相容性研究

    目的了解丝素膜血液与组织相容性,探讨丝素膜成为人硬脑膜修补材料的可能性.方法将致密丝素膜、多孔丝素膜和对照组的牛心包、蚀原海绵行复钙、溶血和血小板粘附试验.在此基础上,新西兰兔麻醉后,取额顶部正中切口,作双侧颞顶部开颅,在显微镜下,椭圆形剪除硬脑膜和蛛网膜1.0×0.8cm,硬脑膜缺损处分别用牛心包和不同丝素膜膜修补.观察术后过程.结果四种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良好.植入后的实验用兔,没有发现伤口感染、......

    作者:张世明;刘向阳;李明忠;李斌;戴燕芳 刊期: 2004- 04

  • 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模型后早期病理改变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模型后的病理演变规律,特别是钨弹簧圈的溶解及其与动脉瘤复发的关系.方法以机械可脱性钨弹簧圈栓塞经弹力酶处理的兔侧方、顶端和分叉部动脉瘤模型,利用电偶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明确血清内是否含有金属钨,分析从栓塞前到栓塞后5个月内血钨的变化规律,栓塞后5个月时取标本行HE染色、Ⅷ因子免疫组化、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病理检查.电偶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弹簧圈周围组织是否含有金属钨.结果成功......

    作者:张友平;田世文;潘石;杨新健;吴中学 刊期: 2004- 04

  • 重型颅脑创伤病人CSF中IL-6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重型颅脑创伤(sTBI)病人脑脊液(CSF)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及亚低温治疗对其影响与临床意义.方法80例急性sTBI患者(伤后6h内入院,GCS≤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HT)组和常温(NT)组各4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亚低温治疗前(伤后早期)、后不同时段CSF中IL-6的含量,同时对比两组病人的颅内压(ICP)、GlasgowOutcomeScale(GOS)计分......

    作者:张赛;只达石;洪健 刊期: 2004- 04

  • 经上颌窦入路海绵窦手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经上颌窦入路行海绵窦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结合经上颌窦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5例成人头颅湿标本进行了相关的解剖观测.结果经上颌窦入路手术涉及的重要解剖结构有:眶下孔、眶下神经、上颌神经血管、颈内动脉、第Ⅲ、Ⅳ、Ⅴ1、Ⅵ颅神经.结论了解这些解剖学参数,可指导经上颌窦入路海绵窦手术,避免重要神经血管的损伤;在颈动脉管内口(破裂孔)处,有可能控制颈内动脉.......

    作者:张鹏飞;席焕久;于春江;刘兴波;张亚卓;杨军;罗俊生;邱建武 刊期: 2004-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