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
转染白介素12的神经干细胞免疫基因治疗大鼠C6恶性胶质瘤
目的本文对转染白介素12(IL-12)的神经干细胞用于免疫基因治疗大鼠颅内胶质瘤进行研究.方法运用脂质体法将质粒pcDNA3.1-scIL12转染到胎儿海马神经干细胞(hNSCs),通过RT-PCR方法进行转染细胞鉴定.将干细胞和C6细胞经立体定向方法注入大鼠颅内,并使用脑核磁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共同注射组及延期注射组生存期得到明显延长.通过MR动态观察我们发现,初增大的肿瘤逐渐......
作者:刘辉;杨树源;只达石;张建宁 刊期: 2004- 04
-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提高外语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神经外科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到本世纪初,我国神经外科医生人数达万名,其中主治医生以上者约占半数.临床方面,由于引进和自制多种先进的诊疗仪器、诊断和治疗水平大幅度提高.目前,先进国家开展的许多复杂和疑难手术,我们有些单位也在开展,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实验研究工作开展也较普遍,主要疾病的基础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年来,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亦能紧跟国际发展,有些临床和实验研究项目已......
作者:段国升 刊期: 2004- 04
-
百花齐放,团结奋进的盛会--第一届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术大会述评
第一界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术大会2004年3月25~28日在风景如画的海南博鳌隆重召开,世界各地的华人神经外科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对神经外科的各个学术领域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充分展示了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成就.神经外科界老前辈、著名医学教育家涂通今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殷大奎会长、中华医学会宗淑杰副会长和海南省的领导亲自参加了会议的开幕式,此次会议规模之大,学术水平之高前所未......
作者: 刊期: 2004- 04
-
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
......
作者: 刊期: 2004- 04
-
帕金森病患者丘脑腹外侧核的微电极定位技术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丘脑腹外侧核(VL)神经元电活动的特点,指导手术靶点的精确定位.方法25例患者在接受立体定向丘脑手术时,应用微电极记录技术采集细胞的电活动资料,分析单细胞的电活动.结果共记录并甄别出258个神经元,44%的神经元簇状放电的节律与肢体震颤的节律高度相关(R=0.78),确认为震颤细胞,且多数位于Vim(n=75);11%的神经元放电对肢体运动有反应,确认为运动相关细胞.结论VL中......
作者:李勇杰;庄平;张宇清;石长青;李建宇 刊期: 2004- 04
-
GDNF、TGF-β1联合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方法,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联合治疗对帕金森病(PD)的疗效和两者的相互影响.方法用6-羟基多巴(6-OHDA)破坏SD大鼠一侧黑质,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并分为对照组、GDNF治疗组、GDNF+TGF-β1治疗组.通过立体定向仪将DOTAP脂质体包裹的GDNFcDNA、TGF-β1cDNA注入大鼠的纹状体,观察阿朴吗......
作者:孙兵;惠国桢;刘相名;林波;余路阳;郭礼和 刊期: 2004- 04
-
刺激术和毁损术在双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脑深部刺激术和毁损术在双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优缺点.方法69例帕金森病病人进行了双侧手术治疗,其中同期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术(DBS)11例,同期一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另一侧STNDBS3例,分期一侧PVP或腹中间核(Vim)毁损术、另一侧STN或VimDBS9例;分期双侧PVP或Vim毁损术41例,同期双侧PVP5例.平均随访9.3个月.结果UPDRS评......
作者:胡小吾;周晓平;王来兴;姜秀峰;曹依群;徐波涛;金爱国;曾浩 刊期: 2004- 04
-
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二次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毁损术后再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brainstimulation,DBS)的可行性、靶点选择、术中电生理学特点和治疗结果.方法应用MRI和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对13例毁损术后的PD患者行DBS手术,其中7例曾行单侧苍白球毁损术(posteroventralpallidotomy,PVP),5例曾行单侧丘脑毁损术,1例曾行双侧......
作者:张凯;张建国;吴胜田;王忠诚 刊期: 2004- 04
-
癫痫病人脑棘波灶轴突、突触和树突的病理学研究
目的研究癫痫病人脑棘波灶内轴突、突触和树突的病理学变化.方法癫痫患者29例,手术治疗时在皮层电图监测下取棘波灶大脑皮质,用βAPP、突触素和MAP2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对轴突、突触和树突的病理变化进行研究,并对突触做了电镜观察.结果棘波灶内轴突病变不明显;突触分布不均,或密集成片,或稀疏淡染,电镜下轴棘非对称性突触前轴突末梢水肿,突触小泡减少或消失;树突屈曲变形,病变严重者树突变得粗细不均,或变成串......
作者:李桂林;孙淑清;李敬军 刊期: 2004- 04
-
帕金森病手术相关靶点MRI定位解剖的研究
目的探讨MRI定位帕金森病手术相关靶点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采用T1序列对76例活体人脑前后连合间径(LI)在MRI上的长度进行测量;采用自旋回波翻转恢复序列和T2序列对10名健康人以LI为扫描基线,行3mm层厚、无间距的矢状位、轴位和冠状位头部MRI扫描,分析帕金森病手术相关靶点的MRI位置、影像学特点.结果76例活体人脑MRI上的LI平均长度为22.90±1.30mm;丘脑底核(STN)和苍白......
作者:陈晓光;林志国;王晓峰;王丹 刊期: 2004- 04
动态资讯
- 1 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在颅骨缺损修补应用中的改良
- 2 外伤性视交叉损伤
- 3 经额安置脑室端分流管简易定位技术
- 4 OLIG1对人少突胶质细胞瘤鉴别诊断意义的研究
- 5 外膜成纤维细胞在实验性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
- 6 介入栓塞治疗多发巨大椎旁血管畸形一例
- 7 大脑中动脉与岛叶的显微解剖
- 8 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控制的思考
- 9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扭转痉挛
- 10 巨大慢性硬膜下血肿钙化一例
- 11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六例报告
- 12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短期疗效
- 13 反义肽核酸逆转人神经母细胞瘤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 14 儿童下丘脑错构瘤导致癫痫的手术治疗
- 15 NF-κB激活及MCP -1和MMP -9表达在兔颈总动脉瘤中的作用
- 16 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动脉闭塞
- 17 人工颈椎间盘植入治疗颈椎病
- 18 脑脊液降钙素原在鉴别颅内细菌性感染与无菌性脑膜炎中的作用
- 19 14-3-3β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 Turcot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