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年第8期文章
  • pEGFPN1-GDNF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目的构建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COS-7细胞内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从U251细胞总RNA中扩增GDNFcDNA,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经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后,以FugeneHD介导转染COS-7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鉴定其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RT-PCR产物为650bp的特异片段,重组质粒pEGFPN1-GD......

    作者:邓兴力;刘如恩;杨智勇;冯忠堂;郭京;雷德强;李红艳;陈志华 刊期: 2008- 08

  • 颅骨缺损后局部组织病理学检查12例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们自2005年3月至2006年10月对颅骨缺损后行颅骨修补的12例患者手术区皮下组织行病理学枪查,其中男10例,女2例.......

    作者:李永谦;张清泉;孙昭胜;苏国新;陈建超 刊期: 2008- 08

  •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体会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1997年1月至2005年8月共收治39例脑动静脉畸形(CAVM)破裂出血患者,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9~72岁,平均为31岁.......

    作者:林瑞生;李榕;黄荣华;汪伟巍;王荆夫;张智州;郑水顺 刊期: 2008- 08

  • 颅骨修补术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5年5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收治重度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21例,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20~54岁,中位年龄34岁.......

    作者:陈可家;李汨;胡良奎 刊期: 2008- 08

  • 颅内压监护仪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一、资料与方法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共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进行治疗,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0~69岁,平均年龄(37.93±15.62)岁.......

    作者:朱俊卿 刊期: 2008- 08

  • 共同努力创办精品杂志

    自1985年创刊至今已经23年了,23年来本杂志共发表文章8000余篇,见证了我国神经外科事业发展的全过程,许多神经外科医生伴随着杂志的发展成为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

    作者:陈玉平;张萍;刘岩红;张杨;张玉琪 刊期: 2008- 08

  • 带膜包裹夹在难治性动脉瘤中的应用

    目的报告自制带生物膜跨血管包裹件动脉痛夹(带膜包裹夹)治疗6例难治性动脉瘤,探讨其发展、应用范围及临床疗效.方法从2004-2005年,我科应用带膜包裹夹治疗前循环动脉瘤3例,后循环动脉瘤3例;其中梭形动脉瘤2例,夹层动脉瘤1例,宽颈动脉瘤3例;6例均为难治性破裂动脉瘤.结果手术效果优良者5例,轻残1例.结论带膜包裹夹是治疗颅内难治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其在难治性动脉瘤中的治疗作用值得研究和发展.......

    作者:张文清;漆松涛;冯文峰;黄理金;樊俊 刊期: 2008- 08

  • 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在兔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中的应用

    目的对比分析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检测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安全性,探讨采用CTA观察DCVS的应用价值.方法17只大耳白兔枕大池注射自体动脉血诱发DCVS,分别在术前、术后第7天行CTA和DSA检杏;另10只组成动态CTA组:分别在注血前、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1天和第14天行CTA检查.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A检测兔基底动脉......

    作者:王勇;钟鸣;谭显西;杨运俊;陈伟建;刘伟;郑匡 刊期: 2008- 08

  • 破裂的椎基底动脉瘤的治疗选择

    目的探讨破裂的椎基底动脉瘤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与治疗方法选择的关系.方法共收治42例,计43个椎基底破裂动脉瘤,其中手术夹闭9例,载瘤动脉闭塞术8例,单纯微弹簧圈栓塞12例,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栓塞13例.结果40例病人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完全闭寨,2例大部闭塞,34例术后3-12个月随访,2例复发,1例病人死亡.结论椎基底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应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形态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而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应作......

    作者:王志刚;丁璇;曲春城;王成伟;冀勇;潘顺;郝晓光;李卫国;张纪庆 刊期: 2008- 08

  • 吲哚菁绿术中荧光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术中荧光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于术中的应用,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18例25个颅内动脉瘤.术中动脉瘤夹闭前后均行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必要时调整动脉瘤夹.术后复查CT判断有无缺血梗死,复查DSA或CTA判断动脉瘤夹闭情况.结果术中荧光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残颈1例,载瘤动脉狭窄2例,远端分支狭窄1例,穿通支闭寨1例,均根据造影结果及时调整动脉瘤......

    作者:许百男;孙正辉;姜金利;武琛 刊期: 2008-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