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年第8期文章
  • 前、侧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前、侧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影像及病理证实为前、侧颅底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23~71岁,手术均由神经外科及头颈外科医生联合实施.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2h,出血量平均1200ml,手术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6例,分别因累及海绵窦、视神经、面神经等重要结构.手术死亡1例,16例患者术后随访3-73个月,平均29.9个月;复发死......

    作者:钱海鹏;万经海;李学记;徐震纲;张力伟 刊期: 2012- 08

  • 游离组织瓣移植重建颅内外沟通性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修复重建颅内外沟通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为颅内外沟通肿瘤的多学科协作治疗积累经验.方法11例颅内外沟通的肿瘤,均为术后复发的患者,手术成功切除肿瘤后留有脑膜、颅骨和颅底组织缺损.前、中颅底各5例,后颅窝1例.9例患者采用游离背阔肌瓣修复颅内外缺损,2例采用游离胸大肌瓣进行修复.结果所有患者移植组织瓣均成活,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患者术后康复7-15d.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颅内外沟......

    作者:韩正学;李金忠;李华;苏明;张力伟;吴震;张俊廷 刊期: 2012- 08

  • 分期前后方减压治疗合并颅底陷入的Chiari畸形

    目的合并颅底陷入的Chiari畸形患者常有前方脑干压迫,多数经前路减压即可使扁桃体上移,空洞缩小,但少数患者前路减压后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并不减轻,本文旨在探讨采用分期前后方减压治疗该类患者.方法9例患者经口咽入路齿状突磨除,观察1-2个月后发现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未减轻,遂行后方枕大孔减压,小脑扁桃体切除,硬膜扩大修补,枕颈或C1~2固定融合术.随访24-60个月(平均32个月).结......

    作者:佟怀宇;余新光;张远征;乔广宇;王鹏;尚爱加 刊期: 2012- 08

  • 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对经上颌窦至侧颅底入路的定量解剖学研究

    目的采用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对经上颌窦至侧颅底的相关解剖关系进行定量测量,为经上颌窦入路至侧颅底的手术提供定量解剖数据.方法研究对象分为尸头组和虚拟现实(VR)组.尸头组为15例(30侧)经10%甲醛充分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VR组将标本行CT平扫,行三维重建、融合,数据输入Dextroscope系统生成的虚拟影像.尸头组在显微镜下行上颌窦至侧颅底的解剖,VR组模拟经上颌窦至侧......

    作者:薛湛;莫大鹏;伊志强;鲍圣德 刊期: 2012- 08

  • 多学科合作切除颅底沟通性肿瘤

    目的探讨颅内外沟通肿瘤多学科合作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多学科合作切除的78例颅底沟通肿瘤,分析肿瘤起源和侵及范围与手术入路的关系,探讨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结果肿瘤全切除48例,次全切除25例,部分切除5例.3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结论多学科合作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可提高手术疗效.肿瘤的起源和侵及范围是选择手术入路的重要依据.血管、脑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是主要的......

    作者:伊志强;鲍圣德;李良;张家涌;肖水芳;秦永;郭传瑸;张建国;聂红平 刊期: 2012- 08

  • 耳囊入路切除听神经瘤

    目的探讨经耳囊入路在听神经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3月诊治的听神经瘤患者资料,术前常规进行纯音测听、面神经功能评估、颞骨CT、内耳MRI等检查,选择听力损失超过50dB或肿瘤直径>2cm而无法保留听力且颞骨CT提示中颅窝低位、乙状窦前移、颈静脉球高位的听神经瘤患者32例,在全麻下经耳囊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结果肿瘤全切30例;术中面神经结构保留率100%;术后患......

    作者:夏寅;傅继弟;龚树生;李轶;马晓波;董博雅;韩德民 刊期: 2012- 08

  • 岩斜区脑膜瘤分型及手术入路选择研究

    目的分析岩斜区脑膜瘤影像学分型及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分析318例岩斜区脑膜瘤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岩尖型、海绵窦型、蝶岩型、岩斜型、岩斜海绵窦型、CPA型、斜坡型和广泛型,根据分型选择手术入路.结果入组248例,术前KPS评分73.7±10.3.主要入路包括乙状窦前入路(49.6%),颞下经岩经小脑幕入路/岩前Kawase入路(STTA/KA)(35.1%).全切(SimpsonⅠ、Ⅱ级)52.4%......

    作者:吴震;李达;郝淑煜;王亮;林久銮;汤劼;肖新如;贾桂军;张力伟;张俊廷 刊期: 2012- 08

  • 医学模式转型后的神经外科研究生如何培养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也称之为医学观[1],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应,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它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医生担当的角色不尽相同.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型,我国神经外科作为发展快的学科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因此对神经外科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生作为神经外科医生的主要来源和后备力量,培养......

    作者:程小燕;李蕊;王灵枢 刊期: 2012- 08

  • 显微解剖在培养神经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的重要性

    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开启了全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工作.2001年我院招收第一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中神经外科自2001年9月至今已连续招生了十届专业学位研究生,10余年来我们在神经外科专业学位教育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为提高临床动手能力,让研究生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利用尸体头颅结合显微手术常用的入路进行摸拟手术操作训练,通过显微解剖训练......

    作者:张丽云;丛爱玲;李培杰;丰育功 刊期: 2012-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