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
脑膜瘤术后发生胶质瘤一例
颅内脑膜瘤是良性肿瘤,起源于蛛网膜细胞.脑内胶质瘤是偏恶性肿瘤,起源于神经上皮细胞.脑膜瘤和胶质瘤同时或先后发生极为罕见,国内有报道脑膜瘤术后放疗后发生脑胶质瘤[1-2].我院在2012年发现1例患者脑膜瘤和胶质瘤先后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书卿;王集生;季楠;陈思源;王博 刊期: 2013- 11
-
IL-6调节垂体瘤细胞衰老机制研究进展
近来研究发现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癌基因诱导衰老(oncogene-inducedsenescense,OIS)中起关键作用[1].旁分泌IL-6引起初的细胞增殖,自分泌IL-6引起细胞衰老,限制肿瘤侵袭性生长和恶性转化,在垂体腺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IL-6作为细胞因子参与垂体瘤细胞生长增殖,是垂体瘤细胞衰老过程中重要的细胞因子[3].掌握IL-6对垂体瘤......
作者:张铁辉;张世明;惠国帧 刊期: 2013- 11
-
高级别胶质瘤治疗反应评判的新标准
胶质瘤是成人常见原发性脑肿瘤,年发病率大约在4~5/100000[1].对高级别胶质瘤治疗效果的评价目前主要依据患者生存时间,或是无进展生存时间及影像学缓解率,后者在复发病变中更常用.90年代初Macdonald等[2]提出了高级别胶质瘤治疗反应的判定标准.该标准利用增强CT及肿瘤二维治疗反应评定标准测量强化区域的肿瘤大小,提供了客观的影像评判标准,同时患者的激素使用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也被考虑在内......
作者:李守巍;江涛 刊期: 2013- 11
-
与低级别胶质瘤预后有关的分子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WHOⅠ级和Ⅱ级胶质瘤被统称为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gliomas,LGGs).与LGGs预后有关的肿瘤分子标记物如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的突变(Isocitratedehydrogenasemutation,IDHmut)、染色体1p和19q的联合缺失(1p/19qlossofheterozygosity,1p19qloh)、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MGMTgenepromotermet......
作者:孔祥溢;刘帅;王任直;马文斌 刊期: 2013- 11
-
直接及间接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型烟雾病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缺血型烟雾病(MMD)的临床特点及实施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方法34例缺血型烟雾病患者,联合应用直接及间接颅内外血管重建术(STA-MCA+EDAMS)以改善大脑血液供应.结果术后1周与术后6个月mRS比较P<0.05,术前与术后6个月mRS比较P<0.05.随访中,30例无脑血管意外情况发生,2例出现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例出现了术侧半球轻度脑梗死;1例出现了......
作者:王新军;李晓辉;吴建珩;谢井伟;单峤;李培栋 刊期: 2013- 11
-
3D-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附72例报告)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神经外科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急诊开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是神经外科难度大、风险高手术之一[1].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3D-CTA定制术中动脉瘤影像指导颅内动脉瘤夹闭术7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少华;阮思美;李良才;梁健雄;黄汉添;廖巍;胡子慧;丁明祥 刊期: 2013- 11
-
颌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讨颌内动脉(MA)第二段与大脑中动脉第二段(M2)之间移植搭桥的可行性.方法取5具成人尸头行双侧解剖,分离颞浅动脉(STA)主干及其分支,测量STA主干近分叉部的血管外径;游离MA第二段,断其远端并测量MA第二段长度和血管外径,以此断端作为吻合口近端;行额颞开颅,打开侧裂池,分离出M2段起始端并测量其血管外径,以M2起始端作为吻合口远端;观察和测量MA第二段与M2起始端之间的行程和距离.结果......
作者:高树梓;石祥恩;柳成荫;韩光魁 刊期: 2013- 11
-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分析
近年来,由于神经影像学的进步,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intracranialaneurysms,UIA)的发现率逐渐增高,对其是否需要外科干预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仍有不同意见.随着血管内介入栓塞技术的进步以及球囊、支架等血管再塑形材料的发展,为UIA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对60例UIA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斌;黄玉杰;那世杰;杨咏波;孙剑涛 刊期: 2013- 11
-
球囊锚定技术在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一例并文献复习
支架辅助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宽颈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中,在弹簧圈栓塞过程中支架能够有效地保护载瘤动脉管腔,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1].然而,对于巨大宽颈动脉瘤来说,由于瘤颈极宽、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成角较大或者载瘤动脉自身迂曲,支架导管通过瘤颈往往非常困难,因而无法顺利完成支架植入[2].作者在为1例大脑中动脉巨大宽颈动脉瘤放置支架导管时使用“球囊锚定技术”,利用球囊固定导丝远端,拉直导丝后再通过......
作者:霍晓川;李佑祥;姜除寒;吴中学 刊期: 2013- 11
-
平板DSA“双容积重建”评估颈内动脉颅内段管壁钙化及临床应用研究
颅内动脉瘤多发于老年患者,常常合并动脉硬化.尽管血管内介入治疗和显微手术治疗动脉瘤的疗效在不断进步,但仍有很多因素制约和影响了后治疗效果[1].在颈内动脉(ICA)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中,ICA管壁的硬化可能使夹闭手术非常危险或不能夹闭.现在,许多新的检查方法在临床广泛应用,如平板DSA、CTA等,外科医生对颅内动脉瘤已不满足于获得诊断,还要进一步进行术前计划和评估[2].......
作者:李欢欢;李俊;陈刚;盛柳青;向伟楚;马廉亭;王强;李国栋;甘志强 刊期: 2013- 11
动态资讯
- 1 瘤内微导管成袢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中的应用
- 2 遗传性2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基因突变及临床特点分析
- 3 Galectin-3基因多态性与颅底脊索瘤易感性关联分析
- 4 海人酸大鼠癫痫模型的建立
- 5 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病理变化与胶质瘢痕的关系
- 6 国产电解可脱弹簧圈的初步临床应用
- 7 人类神经干细胞的长期培养和传代
- 8 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颅内血肿脑疝的手术治疗体会
- 9 颅底软骨瘤一例
- 10 福建省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
- 11 脑膜瘤患者三维CT血管造影的临床意义
- 12 MDR-1和GFAP蛋白在难治性癫痫脑组织的表达
- 13 脑干腹侧方解剖间隙观察与研究
- 14 颅内-外动脉搭桥在复杂颈内动脉瘤治疗中的运用
- 15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40例临床分析
- 16 流体切应力对脑动静脉畸形内皮细胞增殖c-myc表达的影响
- 17 第五届北京国际微创神经外科研讨会征文
- 18 脑深部电刺激术后丘脑底核空间结构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 19 Sturge-Weber综合征四例并文献复习
- 20 荧光引导鼠脑胶质瘤切除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