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6年第11期文章
  •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学表现以及治疗效果,以提高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8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患者中,肿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5例,1例活检.病理学诊断为良性23例,恶性4例.免疫组织......

    作者:舒凯;赵恺;蒋伟;陈劲草;陈坚;柯昌庶;雷霆 刊期: 2016- 11

  • 弥散张量成像面神经追踪技术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追踪(DTT)技术在听神经瘤手术中追踪面神经的方法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19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磁共振扫描后在工作站上以DTT技术追踪面神经,感兴趣区域(ROI)分别定位于内听道及面神经从脑干端发出的位置.各向异性指数(FA)设置为0.15.当有明显纤维束经过脑干端ROI和内听道端R......

    作者:李欢;王亮;郝淑煜;李达;周大彪;张力伟;吴震;张俊延 刊期: 2016- 11

  • 矢状窦旁中后1/3脑膜瘤的手术方式探讨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中后1/3脑膜瘤的手术方式与其复发率及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矢状窦旁中后1/3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12例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并随访其术后复发情况和手术前后肌力的变化.随访时间为2~5年.结果27例行SimpsonⅠ级切除,复发率为0%(0/27);83例行SimpsonⅡ级切除,复发率为11%(9/83......

    作者:陈明宇;钟平;徐健;徐铭;陈旦麒 刊期: 2016- 11

  • 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2例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显微外科手术中保护矢状窦、中央沟静脉、引流静脉及瘤周脑皮质,当上矢状窦完全闭塞、周边代偿引流静脉良好时连同肿瘤一并切除.术后矢状窦内及引流静脉粘连紧密而明确有肿瘤残留时可行放射治疗.结果42例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中,Si......

    作者:薛亚轲;陈若琨;杨凤东;杜伟;魏新亭 刊期: 2016- 11

  •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策略

    目的分析侵袭性垂体腺瘤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探讨合理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4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手术入路、显微操作技巧以及预后情况.肿瘤向鞍上侵袭310例,向鞍旁侵袭293例,向鞍底侵袭187例.经蝶窦手术治疗318例;行开颅手术治疗123例,其中经冠切额下入路31例,经额外......

    作者:管修东;赵敏;陈辉;刘畅;周文剑龙;马顺昌;贾旺 刊期: 2016- 11

  • 经额皮质-脑室-穹窿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后部肿瘤

    第三脑室后部肿瘤的手术由于位置深在、邻近结构复杂而且重要,因此,手术入路的选择对手术的成败至关重要.通常,第三脑室后部肿瘤手术入路有经小脑幕下小脑上入路(Crause入路)和经枕-小脑幕入路(Poppen入路)等.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采用经额皮质-脑室-穹窿入路切除5例主体位于中脑被盖前上方的第三脑室后部肿瘤,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东海;徐春华;肖利民;郭昌贵;范昊文;王海滨;黄海波;刘越 刊期: 2016- 11

  •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6年6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患者和血管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重新评估,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中枢神经系统SFT/HPC的临床表现多样,以头痛、颅内压增高、癫痫、局灶性......

    作者:王路;金星一;郝铮;刘卫利;张金男;房晓萱 刊期: 2016- 11

  • 颅内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颅内动脉夹层(intracranialarterialdissection,IAD)是指各种原因使血液成分通过破损的颅内动脉内膜进入血管壁,导致血管壁间剥离分层形成血肿,或颅内动脉壁内自发性血肿,造成血管狭窄、闭塞或破裂的一种疾病[1].如果形成瘤样突起,则称为颅内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dissectinganeurysm,IDA)[1].IAD的具体病因目前不详,流行病学发现的易感......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青年医师委员会 刊期: 2016- 11

  • 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Meta分析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手术和显微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维普网、CNKI、CBM以及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神经内镜手术和显微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5年10月31日.对所检出的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后,以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

    作者:金盼盼;陈劲草;罗杰;曹长军;王伟;陈波;涂圣旭;郭永春 刊期: 201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