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
重视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其破裂出血在脑血管意外的患者中占第3位,出血发生后早期的病死率约为40%,再次出血的病死率可高达60%~70%[1].为了大限度避免再次出血,破裂动脉瘤必须治疗已成为共识(无论是采用血管内治疗还是开颅夹闭治疗).但对于未破裂动脉瘤,治疗情况远比破裂动脉瘤复杂.......
作者:杨新健;张鸿祺 刊期: 2017- 08
-
支架辅助栓塞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的适应证、安全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科收治的25例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共25个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5例均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总结支架辅助栓塞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的适应证和安全性.平均随访时间为9个月(3~24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其临床......
作者:李立;李天晓;薛绛宇;朱良付;王子亮;白卫星;冯光;段光明;韩冰沙;邵秋季 刊期: 2017- 08
-
复合手术夹闭颈内动脉床突旁大型和巨大型未破裂动脉瘤
目的评价复合手术夹闭颈内动脉床突旁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在复合手术室应用球囊辅助手术夹闭8例(11个动脉瘤)颈内动脉床突旁大型和巨大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54.9±5.7)岁.结果本组11个动脉瘤共9个动脉瘤接受了治疗,包括8个大型或巨大型床突旁动脉瘤,1个颈动脉窝动脉瘤......
作者:向思诗;胡鹏;何川;李晓宇;李井波;张鸿祺 刊期: 2017- 08
-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的15例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共16个动脉瘤.2例采用开颅手术,其中行动脉瘤包裹术1例,单纯夹闭术l例;其余13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平均随访11个月(3......
作者:马综综;陈如东;杨洪宽;历华;胡威;陈豪;于如省 刊期: 2017- 08
-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包括从PICA起始和远端动脉瘤,该动脉瘤临床少见,显微外科手术相对较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沈阳医学院附属辽宁省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例椎动脉-PICA起始处动脉瘤和1例PICA远端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孙怀宇;杜国新;田力;于世海;王越;刘少玥;刘波;张雷;张帅 刊期: 2017- 08
-
未破裂颈动脉窝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目的探讨未破裂颈动脉窝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并总结未破裂颈动脉窝动脉瘤血管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治疗的22例未破裂颈动脉窝动脉瘤患者,其中男3例(14%),女19例(86%).总结分析颈动脉窝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并发症及随访结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广;亓敬涛;吴培;周配权;徐善才;史怀璋 刊期: 2017- 08
-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2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动脉瘤的部位及大小、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行术后定期随访,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62例患者共78个动脉瘤,其中68个采用单LVIS支......
作者:于嘉;邓剑平;张登文;李江;张涛;陈虎;方伟;闫忠军;赵振伟 刊期: 2017- 08
-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随访期间发生破裂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颅内未破裂动脉瘤随访期间发生破裂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例随访期间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分析与破裂相关的可能原因.结果4例患者中,男2例,女2例,年龄为52~76岁,2例有原发性高血压,2例为多发动脉瘤.4例中,责任动脉瘤未破裂时大直径均<7mm,3例合并子瘤,2例动脉瘤破裂后较破裂前有生长.开颅夹闭1......
作者:周小兵;赵业禹;桂勇平;陈岩;魏凡策;李文强;汪阳 刊期: 2017- 08
-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显微夹闭术的经验分析
颅内未破裂囊状动脉瘤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为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学影像学筛查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颅内囊状动脉瘤被发现[1].大量文献已阐述了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及其进展,但其手术风险和预防性治疗带来的收益方面的报道很少.为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收益,临床医生必须考虑患者的年龄和寿命,并评估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及手术并发症.由于动脉瘤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显然对大多数未破裂动脉瘤进行手术干......
作者:李淼;金星一;田耕任;付超;赵丛海 刊期: 2017- 08
-
Neuroform EZ构建“Y”形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目的探讨NeuroformEZ支架构建“Y”形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NBA)的临床疗效及其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应用NeuroformEZ支架构建“Y”形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6例WNB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采用Raymond评分评估动脉瘤的即刻栓塞效果.术后30d行临床随访,随访内......
作者:张宇鹏;姜鹏;梁士凯;杨新健;刘建民;张宇翔;梁飞;姜除寒 刊期: 2017- 08
动态资讯
- 1 候选可塑性相关基因15在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表达
- 2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及伽玛刀治疗
- 3 CT灌注成像对颈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脑灌注的评价
- 4 显微手术治疗颈胸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蛛网膜囊肿
- 5 重组质粒pcDNA3.1 his-hTH与pEGFP-C2共转染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 6 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血小板参数和继发性脑损害的影响
- 7 幕上内层蛛网膜形态、分类、分布及临床意义
- 8 CT与MRI导航下半月神经节射频术中的比较研究
- 9 原发性头皮巨大淋巴瘤伴颅内侵袭一例并文献复习
- 10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及转移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 11 运动障碍性疾病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术和毁损术中脑出血原因分析
- 12 硬脑膜修复材料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 13 扩大前颅底经纵裂经平台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型垂体瘤
- 14 shRNA干扰技术在脑胶质瘤细胞TGFβ2/Smads通路中的作用
- 15 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失眠的研究进展
- 16 经胼胝体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
- 17 支架辅助弹簧圈及Onyx18栓塞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动脉瘤一例
- 18 LVIS单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临床体会
- 19 复发性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选择
- 20 头皮巨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