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8年第8期文章
  • 高表达RNA结合模序蛋白5促进胶质瘤A172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RNA结合模序蛋白5(RBM-5)的高表达促进A172胶质瘤细胞株凋亡的机制.方法回顾性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手术切除的19例脑胶质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RBM-5的表达.采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RBM-5在人脑胶质瘤细胞株A172、U87、U251及SHG-44的表达.构建稳定感染高表达RBM-5慢病毒的A1......

    作者:黄浩洋;钟东;张福安;吕东;李炯;石爽 刊期: 2018- 08

  • 颅内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颅内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dissectinganeurysm,IDA)是指颅内动脉的内膜和中膜之间或中膜和外膜之间发生病理性夹层,导致动脉壁膨出,发生动脉瘤样扩张的病变[1].IDA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以青年和中年为高发期,是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IDA好发于椎动脉,其次是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与病变血管壁的病理损伤模式和管腔构型密切相关,可有头痛、蛛网膜下......

    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 刊期: 2018- 08

  • 规范颅内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颅内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dissectinganeurysm,IDA)是指颅内动脉的内膜和中膜之间或中膜和外膜之间发生病理性夹层和动脉瘤样扩张的病变,是中青年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1].以往认为其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该疾病的检出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2],目前已经成为神经内、外科以及神经影像科较为常见的病种之一.......

    作者:杨新健 刊期: 2018- 08

  • 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BD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复合手术外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21例BDA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术后短期(≤1年)和长期(>3年)疗效.结果21例患者中,7例采用单纯支架置入术,术后即刻造影瘤体均部分显影;14例采用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术,术后即刻造影瘤体不显影5例,瘤体部分显影4例,瘤颈残余5例.8例......

    作者:杨博文;李天晓;薛绛宇;李立;白卫星;赵同源;许岗勤;贺迎坤 刊期: 2018- 08

  • 多支架并行置放和重塑形治疗椎-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的中长期疗效

    目的探讨应用多支架并行置放和重塑形技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收治的6例椎-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患者,共6个动脉瘤,瘤体大径为7.9~14.0mm,均行多支架并行置放和重塑形治疗.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6例患者共置入支架21枚,支架定位准确,释放顺利,覆盖满意.术后临床症状......

    作者:梁永平;王君;曹向宇;刘新峰;李宝民;李生;葛爱丽;冯慧敏 刊期: 2018- 08

  • 颅内动脉夹层与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夹层(IAD)与夹层动脉瘤(IDA)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03年12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IAD或IDA患者,65例采用血管内治疗,其中7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38例采用单纯支架重叠覆盖治疗,18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2例采用弹簧圈辅助真丝线段栓塞治疗;其余21例采用保守治疗.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术后即刻行数字减影血......

    作者:杨铭 刊期: 2018- 08

  • 基于影像学分型的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基于影像学分型的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策略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8年1月至2017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共42例(45个动脉瘤).根据病变与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位置关系行影像学分型,其中病变位于PICA以远为Ⅰ型;PICA从病变所累及的椎动脉发出为Ⅱ型(病变与PICA位于椎动脉同侧为Ⅱa型,分居对侧为Ⅱb型);病......

    作者:王刚;廖永鸿;张国忠;李明洲;宋烨;温运宇;漆松涛;冯文峰 刊期: 2018- 08

  • 椎-基底动脉大型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目的总结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大型夹层动脉瘤(VBLDAs)的临床效果,评估血管内治疗对VBLDAs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41例VBLDAs患者(共44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41例VBLDAs患者中,行单纯支架置入术18例(43.9%),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8例(43.9%),载瘤动脉闭塞5例(12.2%).以改良Rank......

    作者:王杰军;张义森;吕明;杨新健;田忠彬;陈希恒;刘凯 刊期: 2018- 08

  •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随访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初步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其中8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2例采用单纯支架栓塞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行影像学随访,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和IIR......

    作者:魏凡策;周小兵;赵业禹;李文强;黄小飞;汪阳 刊期: 2018- 08

  • 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中长期随访

    目的探讨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9例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其中9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2例采用双支架覆盖治疗,8例采用闭塞载瘤动脉治疗.术后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栓塞程度采用Raymond分级.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行电话或影像学随访,电话随访内容为患者恢复情况,影像学随访......

    作者:于嘉;邓剑平;张登文;孙鹏;陈虎;方伟;赵振伟 刊期: 2018-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