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
丘脑底核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对原发帕金森病(PD)的治疗作用及手术方法.方法应用微电极导向技术和手术计划系统进行靶点定位,对20例PD病人的丘脑底核(STN)进行电极植入,术后至少6个月的评价和随访.结果15例单侧和5例双侧STN的DBS术后病人肢体僵直、震颤和运动迟缓等症状改善明显,术前术后UPDRS运动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服药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无严重及永久......
作者:张建国;王忠诚;初君盛;吴胜田;张小英;周云;李少武 刊期: 2002- 01
-
丘脑底核与电刺激术效果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脑深部电刺激(DBS)对帕金森病(PD)的治疗作用,观察术中丘脑底核(STN)刺激对PD震颤、肌僵直、运动缓慢的缓解效果以及对语言的影响,探讨电极在丘脑底核内的解剖位置与刺激效果的关系,以寻找植入刺激电极至STN的佳位置.方法26例帕金森病患者,利用MRI及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方法将刺激电极植入丘脑底核,其靶点:X=11mm~13mm,Y=-1mm~-3mm,Z=-7mm.术中予以高频刺激(......
作者:凌至培;汪业汉;牛朝诗;姜晓峰;凌士营;喻廉;傅先明 刊期: 2002- 01
-
内苍白球震颤细胞的电活动与帕金森性震颤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特征性震颤与内苍白球(GPi)神经元电活动的关系,指导手术靶点的精确定位.方法10例PD患者接受了立体定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术中应用微电极和肌电(EMG)记录技术,采集GPi神经元和肢体震颤的生物电活动.术后应用分析软件甄别单细胞及其电活动特点,分析其与震颤症状的关系,并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在GPi共记录到了112个神经元,有57个(51%)震颤细胞,且主要分布在视束上方......
作者:李勇杰;庄平;赵国光;石长青;张宇清;李建宁 刊期: 2002- 01
-
TH基因修饰细胞脑内移植治疗猴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包囊化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hydroylase,TH)基因修饰的基因工程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将pcDNA3/hTH质粒转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Y5Y细胞,筛选出阳性克隆,微包囊化处理后的含有TH基因修饰细胞植入PD猴模型脑内,观察其行为、CSF中DA含量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查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1)pcDNA3/hTH基因经亚克隆,提取纯化的质粒,经EC......
作者:吴承远;王建刚;杨扬;许加军 刊期: 2002- 01
-
帕金森病脑内移植基因工程细胞系的构建
目的为进行帕金森病(PD)的转基因细胞治疗,在实验室构建人类酪氨酸羟化酶(hTH)基因表达工程细胞系.方法重组质粒pcDNA3/hTH经亚克隆、纯化后,用脂质体法转染到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内.经G418筛选、克隆,分离培养经免疫细胞化学分析.结果转染pcDNA3/hTH的SH-SY5Y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明显,与仅呈非特异性染色的对照组SH-SY5Y细胞形成鲜明的对比.结论转染......
作者:杨扬;吴承远;王晓民;卢峻;韩济生 刊期: 2002- 01
-
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遗传易患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N-乙酰基转移酶(NAT2)慢乙酰化等位基因和慢乙酰化基因型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的关系.方法采取PCR-RFLP的方法,比较各100名原发性PD患者和健康人NAT2三个慢乙酰化等位基因M1,M2和M3的频率分布以及慢乙酰化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结果在全部P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之间,NAT2慢乙酰化等位基因和慢乙酰化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而在54名早发性......
作者:洪雁;张本恕 刊期: 2002- 01
-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目的应用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难治性帕金森病(PD),并对其疗效作出评价.方法对7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及术中电生理验证方法,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丘脑底核,采用同期或分期植入刺激发生器.术后1周用程控计算机在体外调整刺激参数,以达到佳疗效.结果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震颤完全消失,肌强直、步态、姿势障碍以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明显改善,同时多巴胺类药物用量明显减少,......
作者:孙伯民;刘康永;郎黎琴;潘力;刘道宽;李殿友;凌至培 刊期: 2002- 01
-
立体定向苍白球毁损术的手术并发症
目的全面和系统地分析苍白球毁损术并发症,并对并发症进行适当的分类.方法统计1305例帕金森病患者,将并发症分为Ⅰ类并发症和Ⅱ类并发症.Ⅰ类并发症指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的定位不准确有关,包括:视野缺损、偏瘫.Ⅱ类并发症则指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的创伤有关,目前不能完全用定位偏差来解释,它包括:乏力感、流涎、吞咽困难、呃逆、音量降低、嗜睡、癫痫发作、肢体失用、精神错乱、脑出血、昏迷.结果Ⅰ类并发症视野缺损和......
作者:张华;高国栋 刊期: 2002- 01
动态资讯
- 1 可脱性颅锥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 2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附29例报告)
- 3 警惕非法医学期刊的招摇撞骗
- 4 脑胶质瘤的凋亡和相关基因Survivin的表达
- 5 3D打印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 6 人胚神经干细胞条件化培养基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皮质脊髓束再生
- 7 弥散张量成像面神经追踪技术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
- 8 脑损害昏迷患者意识/昏迷深度的无创监测及量化研究
- 9 基层医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现状分析
- 10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谵妄一例
- 11 纤维连接蛋白在颅内脑动脉瘤中的表达及动脉瘤壁纤维结构的特殊染色
- 12 脑干胶质瘤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13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并血肿形成的急诊手术治疗
- 14 立体定向系统在卵圆孔穿刺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 15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腺瘤的诊断和治疗(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16 亚低温对脑损伤海马即早基因组表达的影响
- 17 髓海守望者——我的神经外科生涯
- 18 甘肃省神经外科状况的调查报告
- 19 颅咽管瘤手术入路的选择策略
- 20 颅骨异位甲状腺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