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过23年的发展,期刊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医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的展示窗口,真正成为了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各项学术指标4年来连续攀升(表1)。影响因子在神经精神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目前已成为此领域最高级的核心期刊,全国13000余名专业医生50%以上都订阅本杂志,其发行量在同类杂志中始终保持第一。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34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050/R
邮发代号: 1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346
- 国内刊号:11-2050/R
- 出版周期:月刊
-
高场强和超高场强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瘤研究中的进展
颅内动脉瘤具有发病率高、破裂率低、破裂出血后残死率高的特点[1-2].因此,对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进行个体化评估,已经成为动脉瘤研究重要的课题.传统的颅内动脉瘤检查手段,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都基于血管腔内的血流进行成像,通过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间接推测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这种评估方法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是其准确性差.颅内动脉瘤的组织......
作者:刘新科;张紫豪;李佑祥 刊期: 2017- 04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脑半球肿胀的研究进展
尽管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依然是卒中相关死亡的主要因素[1].目前,公认的与aSAH病死率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较差的临床分级(Hunt-Hess、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的SAH分级、Fisher评分等)、高龄患者、动脉瘤再出血、动脉瘤直径大于10mm及脑血管痉挛导致的脑梗死等,其中原发性出血的直接作用、动脉瘤破裂再出血以及脑血管痉挛是导致aSAH后死......
作者:黄志坚;程崇杰;孙晓川 刊期: 2017- 04
-
椎管内多发性神经鞘瘤的诊治进展
神经鞘瘤是椎管内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为单发,多发性者较少见.多发性神经鞘瘤因其累及的神经和脊髓节段范围较广,常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早期诊断、尽量全切除、大限度地保护神经功能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椎管内多发性神经鞘瘤的病因学、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做一综述.一、概述神经鞘瘤早由Verocay于1910年报道,1935年Stout将其正式命名为神经鞘瘤[1].该类肿瘤是起源......
作者:丁玉辉;朱涛 刊期: 2017- 04
-
Purα蛋白对锂-匹罗卡品致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探讨Purα蛋白对锂-匹罗卡品致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6~8周龄SD雄性大鼠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urα过表达癫痫组(简称过表达组)、癫痫对照组(简称对照组)、Purα沉默癫痫组(简称沉默组),每组30只大鼠.过表达组、沉默组分别给予Purα过表达及Purα沉默的慢病毒颗粒(5×108TU/ml),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病毒注射后2周,3组大鼠腹腔注射氯化......
作者:杨征;王峰;孙涛;崔建奇 刊期: 2017- 04
-
应用细胞应力加载系统建立HT-22细胞损伤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细胞应力加载系统建立HT-22细胞损伤模型.方法采用Bioflex细胞培养板接种HT-22细胞,应用FX-5000TFL细胞应力加载系统进行牵张损伤(形变率为13.4%、频率为5.0Hz).并按照时间的长短分为对照组和6、12、24h组.应用数字全息显微镜(DHM)动态检测细胞平均面积和平均厚度值,采用锥虫蓝染色法和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和LDH的释放情况,并通过流式细胞......
作者:于泽奇;衣泰龙;涂悦;杨小飒;徐忠伟;张赛;程世翔 刊期: 2017- 04
-
miRNA-451调控人脑胶质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发生的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miRNA-451过表达后通过靶标钙结合蛋白39(CAB39)调控人脑胶质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发生的机制,以及miRNA-451过表达对胶质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培养U251胶质瘤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无义序列组以及miRNA-451mimics处理组(简称miRNA-451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转染后U251细胞miRNA-451的表达;以Westernblot法检测......
作者:张亚辉;郭红宝;南阳;甄英伟;王乐;管强;俞凯;黄强;钟跃 刊期: 2017- 04
-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短期疗效
目的观察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应用PED治疗的27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PED置入10例,联合弹簧圈治疗17例,2例在支架释放后行球囊扩张.结果27例患者共治疗27个动脉瘤,置入28枚支架,所有PED均顺利到位并释放.PED覆盖眼动脉17例、后交通动脉9例、小脑后......
作者:尼扎米丁江·热夏提;卡合尔曼·卡德尔;阿塔伍拉·图尔荪;成晓江;买买提力·艾沙 刊期: 2017- 04
-
单侧入路一期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
颅内多发动脉瘤(multipleintracranialaneurysms,MIA)是指颅内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动脉瘤.MIA占颅内动脉瘤的15%~35%[1].由于手术治疗MIA面临术中显露范围大、术野深、较易出现并发症等风险,所以在治疗策略上一直存在争议.一侧入路夹闭MIA,一方面可减少二次手术所带来的风险及经济压力,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一期手术的风险.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6月至2......
作者:甄勇;何亮;宋炳伟;申林海;张楠;王书祥 刊期: 2017- 04
-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宽颈囊性动脉瘤的并发症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囊性动脉瘤的并发症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147例颅内破裂宽颈囊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7......
作者:薛锦;陈姝娟;文立利;张翔圣;吕盛银;邓金龙;吴琪;张庆荣;王汉东;张鑫 刊期: 2017- 04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价软通道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好发部位以壳核多见,手术是该病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术后重度残疾率极高.定向置管软通道微创技术是近年来逐渐成熟的手术方式,其即可以降低手术创伤,又能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1].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技术能早期判断运动纤维的损伤情况[2].软通道微创技术能否大程度地减少手术损伤,能否对患者......
作者:潘旭炎;邱晟;徐杰;苏忠周;阎仁福;尹睿;陈钟樑 刊期: 2017- 04
动态资讯
- 1 脑血管搭桥——巨大和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选择
- 2 内皮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多态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 3 五例狭颅症患儿的基因学研究
- 4 立体脑电图引导射频热凝毁损治疗下丘脑错构瘤继发癫痫
- 5 脑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显微手术治疗
- 6 脊髓圆锥血吸虫病六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7 内镜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室炎后慢性脑积水
- 8 慢性脑低灌注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 9 硫酸镁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和MBP含量的影响
- 10 显微手术治疗颈胸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蛛网膜囊肿
- 11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无效早期再手术的体会
- 12 脑囊虫外科治疗77例分析
- 13 帽状腱膜下层骨膜瓣和钛板联合修复前颅底沟通肿瘤术后颅底巨大骨缺损的疗效观察
- 14 颅颈交界畸形寰枢侧方关节与寰枢稳定性的关系
- 15 uPA和VEGF与儿童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 16 苍白球内侧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伴有异动的帕金森病
- 17 重型颅脑创伤致心脏病变105例临床分析
- 18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Rosai-Dorfman病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19 COX-2基因表达与星形胶质瘤相关性研究
- 20 额、枕部直接冲击导致中脑损伤的力学机制研究